[发明专利]一种空心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75225.4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74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黄颖;陈迪云;张庆;解庆林;陈永亨;马建平;李龙;纪澄;许家友;黄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10 | 分类号: | B01J20/10;B01J20/28;B01J20/30;C01B33/12;C01G49/00;C01G49/02;C01G45/00;C01G45/02;C02F1/2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541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材料制备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由苯乙烯乳液作为模板合成二氧化硅微球,再以二氧化硅微球作为模板合成铁‑氧化锰‑二氧化硅微球,最后把二氧化硅去掉得到空心微球。本发明制得的空心微球具有吸附废水中剧毒元素铊的作用,吸附铊的空心微球在磁铁的作用下自然沉降,上层澄清液中铊降到环保的要求。吸附铊的空心微球可以再生利用,避免了危废的产生,可实现铊的资源化利用。本发明的空心微球可在pH=2~10的废水中对铊进行吸附沉降,容易制取,选择性好,受其它杂质影响较小,吸附能力强、快速,使用量小,成本低,经处理后的含铊废水,铊可降至2μg/L以下,达到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DB 44‑1989‑201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合成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空心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 应用。
背景技术
在环境中,铊的分布稀少且分散,极少数地区会形成独立矿床,常以微量元素形式伴 生于云母、长石、明矾石、黄钾铁矾等氧化矿,以及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等硫化矿中,其中硫铁矿区往往伴生铊金属资源,储量大,品位高,分布广泛,所以在钢铁开采冶炼过 程会释放大量的含铊废水。在水体中,铊主要以正一价的形式存在,性质和钾元素很相似, 是一种具有较强的迁移性、高毒性的稀散元素,对生物的毒害作用远超过As,Cr,Cd 等常见重金属,微量的铊就会导致人体中毒。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的铊从矿山开采、 金属冶炼等途径进入环境,导致铊中毒及铊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近年来,在中国北江、贺 江、贵州兴仁等地分别爆发过铊污染事件。含铊矿山在暴雨及流水的冲刷下,铊元素极易 地从河床底泥和土壤表层扩散至水体中形成二次污染,同时对河流下游耕地或供水系统造 成危害。因此,铊是需重点防护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我国规定了含铊废水排放标准 5μg/L(GB31573-2015),甚至是2μg/L(DB44/1989-2017,DB32/3431-2018),对含铊工业废水 的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含铊废水处理技术主要有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溶剂萃取等,然而传统吸附剂,如黏土矿物、天然金属氧化物等,由于选择性差、吸附容量低、环境友好性差等 缺点制约了其广泛应用,而离子交换法需要特种设备,材料再生能力差;溶剂萃取法需要 消耗大量有机试剂,浪费大量能耗,造成二次污染,难实现工业化应用。所以,开发环境 友好型的高效净化修复材料变得至关重要。理想的铊吸附剂应具有稳定、高效、选择性高、 成本低、可重复利用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材料的种类快速增多,在环 境毒害元素污染治理领域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和潜能。国内外研发的新型功能材料在吸附性 能和稳定性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至今未见可以去除铊污 染的空心微球吸附技术报道,特别是深度除铊可以降含铊废水至2μg/L以下的吸附材料。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空心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发明的空心微球可一次性去除废水中97%的铊,经过第二次吸附基本可以实现水体的无害 化处理,可将废水中的铊降至2μg/L以下,并且铊可实现资源化利用,脱附后的空心微球 可实现再生,避免产生危废或二次污染。本发明的空心微球可以在比较宽泛的pH下使用, 适用于pH=2~10的废水中铊的快速去除,对温度没有严格要求,反应在120分钟内达到 吸附平衡,为治理废水中的毒害元素铊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聚苯乙烯微球:往反应容器中加入无水乙醇和水,搅拌均匀,再加入苯乙烯、 聚乙烯吡咯烷酮、偶氮二异丁腈,在60~80℃下搅拌反应10~14h;将反应液离心沉降且倾去上层清液;加入无水乙醇超声分散,然后再离心,如此反复3次,以除去未反应的 单体和分散稳定剂;在50~70℃真空干燥7~9h,得到白色粉末状的聚苯乙烯微球;
其中,苯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偶氮二异丁腈的质量比为60:5:1;每溶解1g苯乙烯, 至少添加1ml无水乙醇;每添加10g苯乙烯,则添加1~2ml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52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静音型信号继电器
- 下一篇:危险提示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