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互联网流量大数据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70433.5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9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殷文斐;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敏视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906 | 分类号: | G06F16/906;G06N3/08;H04L12/24;H04L1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学习 互联网 流量 数据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及互联网流量大数据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互联网流量大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基于NMKNN填充算法实现互联网流量监测数据的填充处理;S2、基于类间区分度的属性约简算法实现互联网流量监测数据的约简处理,得约简互联网流量监测数据;S3、基于Bi‑LSTM+Attention模型实现约简互联网流量监测数据的分类,得互联网流量监测数据集;S4、基于Hadoop运行预设的互联网流量大数据分析算法实现互联网流量监测数据集的分析,并输出对应的分析结果。本发明可以实现用户流量规律和用户行为规律的准确挖掘,从而将纷繁多样的互联网流量大数据转换成具有信息和商业价值的可用数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流量大数据分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互联网流量大数据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物联网等信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存储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各种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和持续获取成为可能,大数据时代悄然而至。相较于传统的数据,人们将大数据的特征总结为5个V,即体量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模态多(variety)、难辨识(veracity)和价值大密度低(value)。如何分析大数据,充分挖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在互联网领域,网络流量监测是获取网络流量指标和网络用户行为参数的最有效手段。随着互联网用户的日益增多,互联网需要研究和分析的数据也在不断增多,如何从海量的用户流量数据中挖掘出流量规律和用户行为规律(即如何进行互联网流量大数据分析),就成为业内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互联网流量大数据分析方法,可以实现用户流量规律和用户行为规律的准确挖掘,从而将纷繁多样的互联网流量大数据转换成具有信息和商业价值的可用数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互联网流量大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基于NMKNN填充算法实现互联网流量监测数据的填充处理;
S2、基于类间区分度的属性约简算法实现互联网流量监测数据的约简处理,得约简互联网流量监测数据;
S3、基于Bi-LSTM+Attention模型实现约简互联网流量监测数据的分类,得互联网流量监测数据集;
S4、基于Hadoop运行预设的互联网流量大数据分析算法实现互联网流量监测数据集的分析,并输出对应的分析结果。
进一步地,每一个互联网流量监测数据集对应一个互联网流量大数据分析算法。
进一步地,还包括:
采用数据挖掘模块基于预设的互联网流量大数据挖掘规则实现互联网流量大数据挖掘的步骤。
锦衣地,每一个数据挖掘模块配置一组互联网流量大数据挖掘规则。
进一步地,每一组互联网流量大数据挖掘规则均配置一身份标记模块,用于实现互联网流量大数据来源的标记,且每一种来源配置唯一的标记符号。
进一步地,还包括基于Tableau Desktop实现分析结果及其与目标数据关联关系的可视化分析的步骤。
进一步地,还包括基于异常流量数据监测模块实现异常互联网流量大数据监测的步骤。
进一步地,还包括基于异常分析模块实现异常互联网流量大数据出现原因的分析的步骤。
进一步地,每一个数据挖掘模块配置一数据挖掘端,每个数据挖掘端均包括带散热风扇的柱形外壳以及内载于柱形外壳内的电路板。
进一步地,所述柱形外壳上布置一压敏胶粘附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敏视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敏视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704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