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茄及其培育方法、快繁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454792.1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86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叶志彪;张余洋;张俊红;李汉霞;秦传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A01H4/00;A01G2/30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高兰 |
地址: | 43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树 及其 培育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树茄及其培育方法、快繁方法和应用,其培育方法包括,以野生大花茄为母本,以野生水茄为父本,杂交授粉后,依次经胚胎抢救和炼苗移植后即得。本发明特异性选择野生大花茄为母本,以野生水茄为父本,杂交获得的树茄品种,生长快速,主干发达,生长势强,多年生,光合作用强,养分水分吸收能力强,与接穗亲和力高,砧木接穗接口处愈合快,且愈合好;抗性好,能抗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和根结线虫病等土传性病害;其快繁方法可操作性强,效率高,在实际应用中易于推广;其用途广泛,既可作为砧木,用于嫁接茄子、番茄、马铃薯和烟草等茄科植物,开可以作为景观树,用于南方绿化种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遗传育种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树茄及其培育方法、快繁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茄科植物包括茄子、番茄、辣椒、马铃薯和烟草等,是人类生活的常用作物。在包括番茄和茄子在内的茄科植物的商业化育苗中,野生茄子常常被用来作为砧木,以抵抗土传性茄科病虫害的发生。
根据现有技术的报道,茄科植物的土壤传染性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时间可长达5-7年,且通过施用农药很难控制。因此,培育能抗虫害、生长快且嫁接亲和性高的茄科砧木品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砧木,与接穗(Scion)进行嫁接栽培,是解决种植过程病虫害抗性的一条经济有效途径,不仅提高产量,还改善品质,因此在蔬菜种植上广泛应用。
现如今,嫁接砧木品种的培育已成为国内外茄子抗病育种的育种目标;生产上,用于接嫁的砧木以及接穗,均是在采用植株幼苗期进行嫁接。此外,幼苗期嫁接用工量大,每一茬作物都需要嫁接一次,用工量大。
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关茄科植物的种间杂交,培育得到优质茄科砧木品种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长快、长势强、抗性好、嫁接亲和性高、可多年生的树茄,同时提供其培育方法、快繁方法和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树茄的培育方法,具体包括:
以野生大花茄为母本,以野生水茄为父本,杂交授粉后,依次经胚胎抢救和炼苗移植后,即得。
具体地,现有技术中,生产上幼苗嫁接所用的传统茄子砧木托鲁巴姆的抗性不稳定、发芽慢、发芽率低、不整齐、苗期生长缓慢、苗龄长且嫁接亲和性较差,因而其在作为嫁接砧木在大规模生产应用具有局限性,因此亟需要培育生长快、长势强、抗性好且亲和性高的砧木,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经大量实验研究发现,野生大花茄具有较高好的生长势,通过与野生水茄种间杂交,可以获得生长快、长势强、抗性好、可多年生的砧木品种。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杂交授粉包括,将野生大花茄母本的花在开放前1-2天去雄套袋,在野生水茄父本植株雄花盛开期,上午9:00-12:00挑取父本雄花的花粉,进行授粉。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胚胎抢救包括,在杂交授粉后20-25天取未成熟杂交幼果,经NaClO灭菌后(具体包括,用70%酒精消毒2分钟,然后用0.6%的NaClO消毒5分钟,用灭菌蒸馏水清洗3遍),切割分离得到幼胚,并转移至诱导增殖培养基中,再将诱导后的胚状体转移至再生培养基中培养获得再生芽,最后将得到的再生芽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培养生根。
具体地,通常种间杂交具有杂交不稔性,种间杂交的胚发育不健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胚胎抢救的方法获得种间杂交幼胚和杂交种苗,进而培育出生长快、长势强、抗性好的砧木,是茄子砧木育种的技术革新。
具体地,采用传统种间杂交获得种子败育,且种子量很少,发芽率低至0.4%,很难获得种间杂交种;而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胚胎抢救,获得种间杂交种,胚胎抢救的成活率达60%以上。
详细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诱导增殖培养基为MS+2mg/l ZR,继代培养的温度和时间分别为22-28℃和30-40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54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