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烟气处理及二次利用装置的柴油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3571.4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4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韦文学;董典军;杜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研动力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1 | 分类号: | F01N3/01;F01N3/021;F01N3/023;F01N3/033;F01N3/08;F01N13/00;F02M26/17;F02M31/093;F02M3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冯春回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烟气 处理 二次 利用 装置 柴油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烟气处理及二次利用装置的柴油机,包括柴油机主体、进气组件、排烟组件,进气组件、排烟组件分别连接在柴油机主体上的进排气口,柴油机还包括换热结构,进气组件、排烟组件绞缠接触构成换热结构,排烟组件内的废气热量回收至进气组件内的新风中,排烟组件具有分离结构用于分离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危害性气体和无害废气。排烟组件包括排烟管,排烟管包括主烟管、废气管、灰害管和分流滤网,柴油机还包括放电器,主烟管一端连接柴油机主体上的排气口、一端分流为废气管、灰害管,废气管的进口端处设置分流滤网,放电器设置在主烟管内壁上,放电器往烟气中注入电子群,分流滤网上携带负电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烟气处理及二次利用装置的柴油机。
背景技术
柴油机在做功完毕后会排放大量的烟气,该部分烟气含有的部分物质会损害周围环境,应当予以处理,烟气中主要包含的组成有:无害气体组分(包括氮气、二氧化碳等)、危害性气体(包括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固体颗粒物(PM2.5/PM10等),这些组成中,只有无害气体组分可以直排大气,剩余的危害性气体与固体颗粒物都应当进行处理。
现有技术中,大多只是通过滤网过滤固体颗粒物,还有就是通过吸附剂吸附危害性气体或者催化剂促进转换,主要是其中的氮氧化物转变为二氧化氮,吸附剂有使用周期限制,而催化剂并不能百分百完成危害物转化,因此,柴油机烟气处理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烟气处理及二次利用装置的柴油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烟气处理及二次利用装置的柴油机,包括柴油机主体、进气组件、排烟组件,进气组件、排烟组件分别连接在柴油机主体上的进排气口,柴油机还包括换热结构,进气组件、排烟组件绞缠接触构成换热结构,排烟组件内的废气热量回收至进气组件内的新风中,排烟组件具有分离结构用于分离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危害性气体和无害废气。
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主要是焦炭颗粒,直接排放至大气即成为黑烟,对小范围环境影响的PM2.5、PM10具有很大提升,应当加以限制防止直排大气,而本申请中排烟组件内设置特殊结构来实现固体颗粒物的收集,烟气中的危害性气体的组成主要是一氧化碳、除二氧化氮外的氮氧化合物(以一氧化氮为主要组成),这部分气体直排大气会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产生影响,人体吸入后有较大的危害,而且不似固体颗粒物的显著肉眼可见,一氧化氮、一氧化碳是透明气体,人无法得知排烟口的该类危害性气体的排放,此类危害性气体也需要处理后才能进行排放或另外处理,烟气剩余的则是无害废气,主要是未参与燃烧反应的氮气以及燃烧产生的稳定的二氧化碳,氮气与二氧化碳可以直接排放至大气环境,除去废气的热量损失外,并不会有多大负面作用,而为了热量回收,特地加入了换热结构进行热量回收。
进一步的,排烟组件包括排烟管,排烟管包括主烟管、废气管、灰害管和分流滤网,柴油机还包括放电器,主烟管一端连接柴油机主体上的排气口、一端分流为废气管、灰害管,废气管的进口端处设置分流滤网,放电器设置在主烟管内壁上,放电器往烟气中注入电子群,分流滤网上携带负电荷。如图所示,放电器往主烟管流道内注入电子群,烟气内以NO/CO为代表的危害性气体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也就是分子极性大,从而对于电子的吸附能力较强,而以N2/CO2为主要组成的无害废气,则化学性质稳定,分子基本无极性,不易吸附电子,除此之外,固体颗粒物则也能吸附电子而成为带电体,烟气到达分流位置时,分流滤网带有负电,对于危害性气体和固体颗粒物产生排斥作用,从而危害性气体和固体颗粒物排往灰害管,而N2/CO2排往废气管,废气管进行热量回收后直排大气,而灰害管需要进一步处理。需要注意的是:静电排斥作用分离排往废气管的氮气、二氧化碳外,还有还有一些已经成为稳定化学结构的二氧化氮,相比于其他的危害性气体组分,二氧化氮不易吸附电子,因此在本发明内无法分离而是跟随氮气、二氧化碳一起通过废气管排放,如果柴油机使用环境有特殊要求,应在废气管出口上设置二氧化氮处理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研动力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未经上研动力科技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35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