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导电碳黑抗电化学腐蚀性能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41444.0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79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磊;林晨;张东;余子涵;王凤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枡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C1/48 | 分类号: | C09C1/48;C09C1/56;C09C3/04;H01M4/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中国(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导电 碳黑 电化学 腐蚀 性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导电碳黑抗电化学腐蚀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两步:步骤1,将导电碳黑与醇类溶剂混合,搅拌一段时间后使导电碳黑均匀分散在醇类溶剂中;步骤2,利用非聚焦的脉冲激光辐照导电碳黑醇溶液,辐照过程中仍对溶液进行搅拌。与初始的导电碳黑相比,经激光辐照处理的导电碳黑在高电势的条件下具有更低的腐蚀电流,展现出更高的抗电化学腐蚀能力,本发明所述方法简单、快捷、高效、易批量化生产,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本发明还拓展了液相激光辐照技术的应用领域,同时也为如何提升导电碳黑的抗电化学腐蚀性能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升导电碳黑抗电化学腐蚀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能将甲醇、氢气等分子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电极催化剂的电催化稳定性能直接影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而电池运行过程中碳载体的腐蚀是导致催化剂催化活性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最常用的催化剂载体为Vulcan XC-72R导电碳黑。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苛刻的工作环境下,这种导电碳黑易发生电化学氧化腐蚀,降低导电碳黑与所负载Pt纳米颗粒之间的作用力,加剧Pt的团聚与流失,导致催化剂催化活性的急剧衰减。因此,优化导电碳黑的抗电化学腐蚀能力对提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最常用的提升导电碳黑抗电化学腐蚀能力的方法是高温退火(1500℃),该方法能耗大,成本高,且需要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因此,该方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升导电碳黑抗电化学腐蚀性能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最常用的提升导电碳黑抗电化学腐蚀能力的方法是高温退火(1500℃),该方法能耗大,成本高,且需要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的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升导电碳黑抗电化学腐蚀性能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两步:
步骤1,将导电碳黑与醇类溶剂混合,搅拌一段时间后使导电碳黑均匀分散在醇类溶剂中;
步骤2,利用非聚焦的脉冲激光辐照导电碳黑醇溶液,辐照过程中仍对溶液进行搅拌。
所述醇类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导电碳黑与所述醇类溶剂的质量比为1:100~1:700。
所述脉冲激光的波长为1064nm,光斑直径为7mm,脉宽为7ns,频率为5~20Hz,能量密度为200~800mJ/cm2。
激光辐照导电碳黑醇溶液的时间为5~20min。
所述导电碳黑用作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的载体。
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激光辐照导电碳黑的醇溶液,有效提高导电碳黑的抗电化学腐蚀能力,本发明方法简单、快捷、高效、易批量化生产,整个工艺流程都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且不需要加惰性气体保护,避免了传统高温退火方式能耗大、成本高的缺点,与初始的导电碳黑相比,经激光辐照处理的导电碳黑在高电势的条件下具有更低的腐蚀电流,展现出更高的抗电化学腐蚀能力,此外,本发明不仅拓展了液相激光辐照技术的应用领域,还为如何提升导电碳黑的抗电化学腐蚀性能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附图说明
图1为初始导电碳黑与激光辐照导电碳黑的腐蚀电流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2为初始导电碳黑与激光辐照导电碳黑的腐蚀电流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3为初始导电碳黑与激光辐照导电碳黑的腐蚀电流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枡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枡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414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工位门窗三性检测方法
- 下一篇:换电机器人、换电方法和换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