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善肉质的香辣田螺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14316.7 | 申请日: | 2020-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68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曹舒;何芬;朱冬队;黄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洪堡智慧餐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7/50 | 分类号: | A23L17/50;A01K61/51;A23L27/00;A23L2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7 | 代理人: | 张琪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肉质 田螺 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田螺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善肉质的香辣田螺加工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S1、原料;S2、饿养;S3、分级筛选;S4、清洗;S5、蒸煮去盖;S6、剪尾;S7、冲洗;S8、杀菌灭活;S9、冷泡入味;S10、调味和装盒;S11、急冻;S12、真空包装;S13、成品贮藏。本发明选取新鲜的田螺为原料,经过饿养、清洗、去盖、剪尾、杀菌灭活、快速冷泡入味、急冻、抽真空,保证加工出的田螺肉卫生、安全、色泽好、口感有嚼劲,肉质鲜美,水螺混合液温度0‑10℃能够保证田螺肉具有脆嫩、紧密的口感,防止田螺肉灭菌过程中出现肉质变老和干硬的情况,适宜的浸泡时间能够保证调味田螺底味咸鲜适宜,加入其他调味料后田螺味道更加丰富、饱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田螺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改善肉质的香辣田螺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田螺又名中国圆田螺,在我国各地的淡水湖泊、水库、稻田、池塘、沟渠均广泛分布。因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被南方人视为席上佳肴,近年来田螺一度成为了新一代网红食品,也是夏季的大排档和烧烤摊上最受欢迎的夜宵美食之一,由于市场需求量,田螺在整条产业链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下即食田螺的加工方法虽工序合理、制备简单,但产品经多次高温预煮、烘干和油炸后,此加工工艺严重破坏了田螺原有的口感和鲜美风味。
如申请号为CN 105394633 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即食调味田螺肉的加工方法。其加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原料的选取与处理、水煮、浸渍入味、烘干、成品包装。洗净的田螺肉放入100℃的热水中蒸煮1小时后,冷却2小时,加入6%的食盐干搓,放置30分钟后用清水洗净,再放入100℃,浓度为4%的盐水中蒸煮10分钟,取出控干水分。将煮好的田螺肉进行浸渍入味8-12小时,每2小时翻拌一次,保证浸味均匀。最后将浸渍入味的田螺肉放入烘干机中,60℃-70℃烘干2-4小时,取出后放于通风处回潮1-3小时,再放入烘干机中,50℃-60℃烘干2-3小时,取出放于通风处回潮1-3小时,制成含水量为12-17%的调味田螺肉制品。该发明制作的田螺肉入味,能够在常温状态下贮存6个月以上,但经过两次烘干、回潮处理后的田螺肉,因缺少水分肉质干硬、难嚼,早已失去田螺肉的Q弹、鲜嫩。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改善肉质的香辣田螺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肉质的香辣田螺加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善肉质的香辣田螺加工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
S1、原料:采用鲜活田螺,死螺、病螺、冷冻螺不在选择范围内;
S2、饿养:将鲜活的田螺放入流水池中饿养,让其吐出污染物和消化系统的残质;
S3、分级筛选:对田螺进行筛选,直至筛选出合格的田螺;
S4、清洗:流水冲洗田螺表面的泥沙和青苔等异物,如有异物存在,需继续清洗直到无异物残留;
S5、蒸煮去盖:通过传送带将田螺送入蒸煮机中进行高温蒸煮,至螺盖能轻松剥落,螺肉基本成熟,将煮好的田螺快速进入循环水中冷却冲洗;
S6、剪尾:利用旋转剪尾机器剪掉田螺部分尾部;
S7、冲洗:流水冲洗剪尾田螺,并完全去掉碎壳;
S8、杀菌灭活:田螺放入蒸煮机中,进行高温蒸煮;
S9、冷泡入味:将煮好的田螺快速放入装有浸泡液的冷泡池中进行冷泡处理;
S10、调味和装盒:将冷泡好的田螺装盒,并加入浇汁汤料和调味油料;
S11、急冻:装盒的田螺用金属托盘平摊,送进急冻库进行冷冻处理;
S12、真空包装:于真空度≥0.08MPa的条件下进行真空封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洪堡智慧餐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洪堡智慧餐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143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