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骨料在水泥基材中的吸水率的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403823.0 | 申请日: | 202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7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贞;于诚;姜骞;袁森森;张茜;陆加越;刘红;李炜;郭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特新材料泰州有限公司;南京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2 | 分类号: | G01N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材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49 | 代理人: | 吕颖 |
地址: | 225310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骨料 水泥 基材 中的 吸水率 测定 方法 | ||
1.一种再生骨料在水泥基材中的吸水率的测定方法,是基于离心罐进行的,所述离心罐包括浆体罐、与所述浆体罐连通的承水杯、以及垫设于所述浆体罐靠近所述承水杯的底部的过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定方法包括步骤:
S1、根据预设的水灰比分别称取第一拌合水和第一水泥,拌合获得第一净浆;
S2、将所述第一净浆置于所述浆体罐中并进行离心,所述第一净浆中的净浆可离心水经由所述过滤层进入所述承水杯中,称量所述净浆可离心水的质量mw;采用式1计算所述第一净浆中的可离心水分含量W0:
其中,P0为所述浆体罐内第一净浆中的第一水泥的质量;
S3、根据步骤S1中所述水灰比和预设的骨灰比分别称取第二拌合水、第二水泥和再生骨料,首先将所述第二水泥和所述第二拌合水在与步骤S1中所述第一净浆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拌合,获得第二净浆,然后向所述第二净浆中加入所述再生骨料继续拌合并静置,获得再生水泥基材;其中,所述再生水泥基材为再生砂浆或再生混凝土;
S4、将不同静置时间t下的所述再生水泥基材置于所述浆体罐中,并在与步骤S2中所述第一净浆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离心,所述再生水泥基材中的再生水泥基材可离心水经由所述过滤层进入所述承水杯中,称量所述再生水泥基材可离心水的质量mWt;采用式2计算所述再生水泥基材在不同静置时间t下的吸水率Wt:
其中,P为所述浆体罐内再生水泥基材中的第二水泥的质量;
G为所述浆体罐内再生水泥基材中的再生骨料的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再生骨料为废旧混凝土经破碎、筛分至粒径为0.16mm~4.75mm的再生细骨料;所述再生水泥基材为再生砂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再生骨料与所述第二水泥的体积之比为1:1~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一水泥与所述第一拌合水的混合物、或向所述第二水泥与所述第二拌合水的混合物中添加减水剂,以使所述第一净浆和所述再生水泥基材的初始流动度均大于160mm且不泌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和步骤S4中,均采用至少两个且偶数个所述离心罐,且装有所述第一净浆或所述再生水泥基材的至少两个且偶数个所述离心罐之间的质量误差小于0.20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再生骨料为废旧混凝土经破碎、筛分至粒径为4.75mm~30mm的再生粗骨料;所述再生水泥基材为再生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再生骨料与所述第二水泥的体积之比为1:1~7: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第一水泥与所述第一拌合水的混合物添加减水剂,以使所述第一净浆的初始流动度均大于160mm且不泌水,或向所述第二水泥与所述第二拌合水的混合物中添加减水剂,以使所述再生水泥基材的初始扩展度大于4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6~8任一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和步骤S4中,均采用至少两个且偶数个所述离心罐,且装有所述第一净浆或所述再生水泥基材的至少两个且偶数个所述离心罐之间的质量误差小于0.02kg。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静置时间t以所述再生骨料添加至所述第二净浆中时为起点计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特新材料泰州有限公司;南京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博特新材料泰州有限公司;南京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40382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