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建筑保温层制作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398940.2 | 申请日: | 2020-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27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皖龙;王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皖龙 |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E04B1/76;E04C3/30;E04G21/02;E04G2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建筑 保温 制作 施工 方法 | ||
1.一种装配式建筑保温层制作施工方法,该装配式建筑保温层制作施工方法采用如下设备,该设备包括底座(1)、升降装置(2)、设备外壳(3)、旋转驱动装置(4)、驱动环装置(5)、内壳驱动装置(6)和填充压实装置(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升降装置(2),所述升降装置(2)上活动连接有设备外壳(3),所述设备外壳(3)的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旋转驱动装置(4),所述设备外壳(3)内壁的上方活动安装有驱动环装置(5),所述设备外壳(3)内壁的下方活动安装有内壳驱动装置(6),所述内壳驱动装置(6)内部活动设置有填充压实装置(7);
所述升降装置(2)包含固定安装在左右两侧的底座(1)顶部下方的第一电机(21),所述第一电机(21)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升降螺杆(22),正面和背面两个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直杆(23);
所述设备外壳(3)包含外壳环(31),所述外壳环(31)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头(32),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头(32)与升降螺杆(22)活动连接,所述外壳环(31)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头(33),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头(33)与限位直杆(23)活动连接,所述外壳环(31)内部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滑动内槽(34);
所述旋转驱动装置(4)包含固定安装在外壳环(31)顶端一侧的安装板(41),所述安装板(41)顶部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42),所述第二电机(42)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主动齿轮(43);
所述驱动环装置(5)包含与主动齿轮(43)齿合的从动齿环(51),所述从动齿环(5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中间连接环(52),所述中间连接环(5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下齿环(53),所述中间连接环(52)的外环周向均匀固定安装有连接短杆(54),所述连接短杆(5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动限位片(55),所述第一滑动限位片(55)活动连接于滑动内槽(34)内部;
所述内壳驱动装置(6)包含内壳环(61),所述内壳环(61)的外环周向设置有第一液压杆(62),所述第一液压杆(62)活动连接于外壳环(31)的内部,所述内壳环(61)外环上均匀固定安装有固定端头(63),所述固定端头(63)上活动连接有伸缩杆(64),所述伸缩杆(6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动限位片(65),所述第二滑动限位片(65)活动连接于滑动内槽(34)内,所述内壳环(6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扇环从动齿(66),所述内壳环(61)内环壁上均匀开设有通孔(67);
所述填充压实装置(7)包含固定安装在内壳环(61)内部的旋转轴(71),所述旋转轴(71)上活动安装有旋转连接杆(72),所述旋转连接杆(7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滑槽(73),所述旋转连接杆(72)一端的滑槽(73)内活动连接有压实头(74),所述旋转连接杆(72)另一端的滑槽(73)内活动连接有填充结构(75);
该装配式建筑保温层制作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设备的检查:在启用该装配式建筑保温层制作施工设备前,对设备进行检查;
S2、保温材料的填充:通过填充压实装置(7)将保温材料填充到加强网中并压实,同时在内壳驱动装置(6)的旋转作用下完成一个高度周向的所有填充;
S3、设备高度的调整及再填充:通过升降装置(2)的驱动使得设备外壳(3)在垂直方向移动,从而调整整个设备的移动部分的高度,之后再进行S2中的保温材料的填充压实;
S4、设备的拆卸:在完成整个柱体的保温材料的填充后,将设备拆除回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保温层制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齿环(53)的直径小于扇环从动齿(66)的直径,所述从动齿环(51)在工作时始终是与主动齿轮(43)相齿合,所述扇环从动齿(66)和下齿环(53)在工作时是间歇性的齿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保温层制作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环(61)是四个角度相等直径且所在圆直径相同的扇环,四个所述内壳环(61)在其上扇环从动齿(66)与下齿环(53)齿合后不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皖龙,未经张皖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9894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工艺吊码分拣整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双通道短周期电弧螺柱焊机电路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