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数控六面钻孔开料机实现刀路规划双钻包的方法、系统、装置、处理器及其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83267.5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626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高立;饶伟明;徐小龙;李德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维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维宏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维宏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097 | 分类号: | G05B19/4097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郑暄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数控 钻孔 开料机 实现 路规 划双钻包 方法 系统 装置 处理器 及其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数控六面钻孔开料机实现刀路规划双钻包的系统,包括根据双钻包的结构分割板材、分配刀具、划分加工区域和对应的孔,其中双钻包分别为第一钻包和第二钻包;移动双钻包进行加工,同时根据加工策略避让钻包。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针对数控六面钻孔开料机实现刀路规划双钻包的系统。本发明还涉及相应的系统、装置、处理器及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了本发明的针对数控六面钻孔开料机实现刀路规划双钻包的方法、系统、装置、处理器及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考虑实际物理限制的基础上,解决了双钻包刀具加工分配问题,达到了高效加工的结果,通过对双钻包加工策略的实施,以高效灵活的方式利用双钻包的结构给出刀路,充分利用了双钻包机械特点,提高了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数控加工系统中的CAD/CAM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针对数控六面钻孔开料机实现刀路规划双钻包的方法、系统、装置、处理器及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数控六面钻,双钻包机型,有助于提高加工效率,针对双钻包加工路径的规划,有助于提升加工效率。目前的数控六面钻仅对数控无公开的专利技术。数控六面钻机床示意图如图一所示,其轴名称及其作用如下:
X1为夹钳1,单独或者与X2同时夹住板件运动,属于排钻通道。X2为夹钳2,单独或者与X1同时夹住板件运动,属于排钻通道。Y1为上钻包1在Y方向左右的运动,属于排钻通道。Z1为上钻包1在Z方向的上下运动,属于排钻通道。Y2为下钻包2在Y方向的运动,与上钻包1方向一致,属于排钻通道。Z2为下钻包2在Z方向的上下运动,与上钻包1方向一致,属于排钻通道。Y3为上钻包3在Y方向的左右运动,方向与上钻包1一致,属于排钻通道。Z3为上钻包3在Z方向的上下运动,方向与上钻包1一致,属于排钻通道。W为侧靠轴,板夹加工过程中用于夹紧板件,属于排钻通道。X4为上料轴,与X1,X2平行,用于上料以及X方向的测量(负载率),属于测量通道。Y4为上料轴,与Y平行,用于上料以及Y方向的测量(负载率),属于测量通道。
干涉限制:
加工过程中,板材依赖两个夹钳轴作为固定夹具,因此任何时候实际加工刀路都不能与夹钳轴发生物理干涉,此原则一旦违背,机械将导致损坏。可能发生干涉的机械结构:
a)夹钳轴结构与钻包轴上排钻刀具发生干涉。
b)夹钳轴结构与钻包轴上主轴刀具发生干涉。
c)夹钳轴1与轴2相互形成干涉。
d)十一轴六面钻机型中,两个上钻包之间发生干涉。
e)夹钳轴与其他机床部件的干涉。
f)钻包轴与机床部件的干涉。
夹钳夹持限制:
1、夹钳夹持长度限制:
a)由于单个夹钳的最小长度限制,当板材上加工元素位置可能会导致单夹钳亦无法满足夹持条件,无法加工。
b)如果夹钳在工件上夹持的长度比较短,会影响夹持的稳定性,对加工效果有负面影响。
2、双夹钳夹持位置限制:
a)单夹钳夹持较长板材时,容易发生板材变形。
b)夹钳离板头或板尾距离大,会影响夹持的稳定性,对加工效果有负面影响。
c)加工的孔离夹钳距离越远,加工时稳定性越差,对加工效果有负面影响。
3、工件相对夹钳夹具位移限制:
换钳次数增加会增加加工时间。每一次换钳也可能会引起工件的X轴方向相对位移,对加工效果造成负面影响。板擦加工槽时,如分次加工,由于板件发生相对位移应避免单加工槽分次加工,否则由于重复定位差,导致加工槽可能出现偏移现象。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维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维宏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维宏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维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维宏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维宏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832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