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4,5-三取代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75580.4 | 申请日: | 202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0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郭红超;王兰;姜峰;高星;郑冰;李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生物新材料(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33/64 | 分类号: | C07D233/64;C07D40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国家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代 咪唑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2,4,5‑三取代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咪唑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3和3’所示,化合物3或3’的合成方法为:氩气保护下,在干燥的史莱克管内,将化合物1和苯甲酰胺盐酸盐2或2’混匀于溶剂中,加入适量碱,在一定温度下搅拌,进行环加成反应即得所述杂环化合物3或3’。本发明为合成2,4,5‑三取代咪唑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新方法;本发明合成的化合物文献未见报道,均为新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是在碱的促进下以环加成方式进行反应,反应体系中无需使用过渡金属,因此产品中不会存在重金属污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2,4,5-三取代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咪唑及其类衍生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和药物的结构单元,在医药领域具有镇静、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骨质疏松等多种生理活性,在治疗哮喘和类风湿关节炎等方面也有较好的生物活性,而且有些化合物已经投入到临床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J. Med. Chem.,1992, 25, 324.;J. Org. Chem., 2001, 66, 1030.;J.Org.Chem.,2006,71,8641.;J. Med. Chem.,2004,47, 5833.; J. Med.Chem.,2007, 50, 2007.)。同时,咪唑类衍生物作为一类新型的含氮杂环类农药,在杀虫、杀菌和除草方面表现着高活性和高选择性 (王敏,张一宾.具咪唑基杀菌剂的研究开发进展.现代农药,2003,2,36; 刘长令.世界农药大全杀菌剂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第一版.)。而且,咪唑类衍生物还可用于容量分析、离子光度分析、仿生体系以及摄像材料(马文展,胡建.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化学试剂,1998, 20, 146.; 谢如刚,苏晓渝.咪唑环仿生体系研究进展.化学研究与应用.1999, 11, 449.; Crystal Growth Design. 2006, 6, 1653.)。尽管合成咪唑类杂环化合物已有诸多报道,但鉴于该类化合物的多样生物活性和广泛的实际应用,发展简单高效的合成方法及多样的此类化合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碱催化的环加成反应为合成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普遍存在的碳环和杂环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它可从简单易得原料出发,经过[3+2],[3+3] [4+1],[4+2]及[4+3]等环化反应,可高效构筑多种碳环和杂环化合物(Adv. Synth. Catal., 2017, 359,3855.; J. Org. Chem. 2018, 83, 15178.; J. Org. Chem. 2016, 81, 91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2,4,5-三取代咪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碱的促进下,将化合物1和化合物2混匀于溶剂中进行环加成反应,反应完毕可得到咪唑类杂环化合物3;将化合物1和6-氯吡啶-3-甲脒盐酸盐2’混匀于溶剂中,加入适量碱,在一定温度下搅拌,进行环加成反应而得到2,4,5-三取代咪唑杂环化合物3’。该反应为在碱促进下的[3+2]环加成反应,其合成路线如下:
所述的反应物中和产物中,R1为烷基,烷氧基,卤素,R2为烷基,烷氧基,芳基,羟基,卤素,三氟甲基,氰基。
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碱为三乙胺、碳酸钠、碳酸氢钠、吡啶、碳酸氢钾或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三乙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加成反应的溶剂可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亚砜或乙腈中的任一种。优选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乙腈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生物新材料(常州)有限公司,未经阿里生物新材料(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55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全自动烟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通信网络负荷预测方法、装置及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