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水排放过程的人工智能监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70200.8 | 申请日: | 202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7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韩宇星;杨情;顾一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H04L2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排放 过程 人工智能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废水排放过程的人工智能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网状监测装置、AP热点、网络接入点、云端服务器、终端设备和监测中心显示装置;网状监测装置将采集到的水质数据进行编码得到报文字节流,通过AP热点、网络接入点转发到后台通信模块,后台通信模块进行接收处理得到水质解析数据,通过后台处理模块实时分析得到处理数据,最后通过后台通信模块传输至监测中心显示装置、终端设备进行显示,进而获知出各个过程中污染物指数的情况;本发明采用采用网状监测装置,通过多个传感器对称分布在该网状监测装置的网状十字交叉点上,在不影响废水流量的情况下,采集得到更加准确的废水浓度,为废水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智能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水排放过程的人工智能监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煤化工废水在排放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常见的煤化工废水处理流程包括除油预处理、外部循环厌氧(EC)过程、生物增强(BE)过程、多级厌氧好氧(A/O)工艺脱氮过程、高密度沉淀工艺,高级氧化工艺,生物曝气滤池(BAF)工艺和V型滤池工艺;首先是除油预处理,再进入EC外循环厌氧池、水质调节池、BE生物增浓池、中沉池、多级A/O脱氮池、二沉池、脱氮池、深度处理、BAF生物滤池,最后是进入到清水池然后出水。
经过这些流程处理完毕后达到了排放要求才能够进行排放,煤化工废水在排放的过程中如果出现错误并不能及时找出是在哪个环节出的错,而多种化学反应带来了多种变化因素,废水排放不合格可能有多种原因导致,定位废水处理数据异常的原因困难。
现有的废水智能化监测系统只对较少的水质数据进行了监测,比如PH、水温等,监测不够具体,不能完全保证排放废水的水质数据是在标准范围内的;现有的废水监测系统中的网状监测装置设于废水流通的通道中,一方面只能检测到接触的部分废水,废水中的浓度不均匀,检测到的浓度不准确;另一方面会阻碍废水流通,降低废水流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废水排放过程的人工智能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采用一种网状监测装置,多个传感器对称分布在该网状监测装置上,以实时检测更准确的废水浓度;该系统在废水每个处理的流程节点上设置网状监测装置,用于监测废水在每个环节处理过程当中废水的水质数据情况,一旦水质数据超过原先设定的阈值范围,该网状监测装置会立马报警同时将报警的数值情况上传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利用人工智能引擎和技术智能化的动态对数据进行分析,再把分析过后的数据发送至智能终端上,协助工作人员定位问题,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水排放过程的人工智能监测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水排放过程的人工智能监测系统,包括多个网状监测装置、AP热点、网络接入点、云端服务器、终端设备和监测中心显示装置;
所述网状监测装置与AP热点连接,所述AP热点与网络接入点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分别与网络接入点、终端设备、监测中心显示装置连接;
所述网状监测装置用于采集、检测、预警水质数据并将所述水质数据编码为报文字节流发送至AP热点;
所述网状监测装置设有监测处理模块,用于判断检测口采集到的水质数据是否超出检测水质阈值进行预警水质数据;
所述AP热点用于数据传递,传输所述报文字节流至网络接入点;
所述网络接入点用于将所述报文字节流转发到所述云端服务器;
所述云端服务器包括后台处理模块和后台通信模块,后台通信模块用于对所述水质报文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得到水质解析数据;所述接收处理包括对所述报文字节流进行分包粘包预处理、读取所述报文字节流、提取待解码报文、解码所述待解码报文、验证所述待解码报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702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