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度炼钢厂烟气炉灰处理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64875.1 | 申请日: | 2020-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81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梁鹤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韶关凯鸿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19/34 | 分类号: | C22B19/34;C22B19/20;C22B19/30;C22B7/02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26 | 代理人: | 周最明 |
地址: | 512300 广东省韶***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度 炼钢厂 烟气 炉灰 处理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度炼钢厂烟气炉灰处理方法及其装置,包括多个浸出罐和多个压滤机,将低度氧化锌烟尘作为原料,先将原料分成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对两部分原料分别进行一次浸出;对完成浸出的第一原料得到第一滤渣和第一滤液,对完成浸出的第二原料得到第二滤渣和第二滤渣,第一滤液进入浸出液储池中,第二滤液返回第一原料的一次浸出中,第一滤渣和第二滤渣混合进行二次浸出;在二次浸出中,投入新鲜的浸出配液,完成二次浸出后进行压滤,得到第三滤渣和第三滤液,第三滤液返回第二原料的一次浸出中,第三滤渣进入水洗回收工序。本发明采用固液逆流多极富集的原理实现以低度氧化锌烟尘生产高纯度氧化锌,简化了生产工序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炉灰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低度炼钢厂烟气炉灰处理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铁冶炼行业中,铁矿石或者废铁均含有锌元素,而金属锌是一种容易还原和气化的金属。由于锌比铁更容易还原和气化,所以在炼钢铁的过程中极易将锌元素还原气化再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该氧化锌烟尘在收尘系统中被回收形成含锌10%-30%的低度氧化锌烟尘。出于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资源回收的需要,这种低度氧化锌烟尘一般作为次氧化锌的生产原料,然后再以次氧化锌作为原料生产高纯度氧化锌。不能直接使用低度氧化锌烟尘来生产高纯度氧化锌的原因是,高纯度氧化锌的生产使用的原料一般需要含锌量在45%以上,如果直接使用低度氧化锌烟尘作为原料,生产系统无法运行,低度氧化锌烟尘的含锌量低,如果按常规高纯度氧化锌的生产工艺的标准来进行投料,为了达到生产要求的液体含锌量,投入的低度氧化锌烟尘会更多,液固比太大,使得搅拌罐无法运行。但现有技术中,先用低度氧化锌烟尘生产次氧化锌,再用次氧化锌生产高纯度氧化锌的工艺显然是工序繁杂且效率较低的。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度炼钢厂烟气炉灰处理方法,采用固液逆流多极富集的原理实现以低度氧化锌烟尘生产高纯度氧化锌,减少了用低度氧化锌烟尘生产次氧化锌的中间步骤,简化了生产工序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低度炼钢厂烟气炉灰处理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将低度氧化锌烟尘作为原料,先将原料分成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两部分,对两部分原料分别进行一次浸出,此时向第一原料和第二原料分别投入新鲜的浸出配液;
对完成浸出的第一原料得到第一滤渣和第一滤液,对完成浸出的第二原料得到第二滤渣和第二滤渣,第一滤液进入浸出液储池中,第二滤液返回第一原料的一次浸出中作为浸出配液使用,第一滤渣和第二滤渣混合进行二次浸出;
在二次浸出中,投入新鲜的浸出配液,完成二次浸出后进行压滤,得到第三滤渣和第三滤液,第三滤液返回第二原料的一次浸出中作为浸出配液使用,第三滤渣进入水洗回收工序;
第三滤渣与水混合搅拌进行洗渣,完成洗渣操作后进行压滤,得到第四滤液和第四滤渣,第四滤液进入氨回收系统,第四滤渣进入后续的滤渣处理工序。
在二次浸出中,第一滤渣和第二滤渣中的锌含量已经降低,即相对于第一滤渣和第二滤渣中的锌,新鲜的浸出配液是过量的,过量的浸出配液将第一滤渣和第二滤渣的锌全部浸出,压滤后得到的第三滤液既含有未反应的浸出配液,也含有被浸出的锌元素,第三滤液返回第二原料的一次浸出中,第三滤液中未反应的浸出配液与第二原料反应,继续浸出锌元素,使得第二滤液中的锌含量相比于第三滤液中的锌含量进一步提高,然后第二滤液返回第一原料的一次浸出中,第二滤液中未反应的浸出配液与第一原料反应,由于此时第二滤液中未反应的浸出配液相对于第一原料来说是不足的,即在第一原料的一次浸出中,第二滤液中未反应的浸出配液完全与第一原料反应,第一滤液中的锌含量相比于第二滤液中的锌含量进一步提高,因此第一滤液中锌含量最高,进入浸出液储池中,而第一滤渣由于锌未完全浸出,因此需要二次浸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韶关凯鸿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韶关凯鸿纳米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648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