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分离排气装置的呼吸面罩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21030.4 | 申请日: | 2020-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540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奕晨 |
主分类号: | A61M16/06 | 分类号: | A61M16/06;A61M16/08;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分离 排气装置 呼吸 面罩 | ||
本发明从结构上考虑了面罩内气流的管理,提出了一种可分离排气装置的呼吸面罩。呼吸面罩上设置的进气管和排气装置远离,排气装置设置在离用户口鼻最近的地方,使用户呼出气体易于排出面罩。因进气管远离排气装置,故面罩内供气气流可以单向流动,避免干扰用户呼出气流排放,且减少呼出气流在面罩内的积存。可分离的排气装置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快捷操作和清洁护理,同时也方便用户排痰;排气装置的限流结构的应用可以减少系统的漏气量,减小增压涡轮风扇的负担,也可降低其性能指标要求,增加压力转换反应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分离排气装置的呼吸面罩。
背景技术
正压无创通气是用户通过呼吸面罩与呼吸机连接,呼吸机提供正压气流,辅助或替代患者呼吸的一种技术,近年来应用逐步增加。呼吸面罩是无创通气中的一个关键部件,目前市场面罩种类繁多,有鼻罩、口鼻罩、鼻枕等各种形式。呼吸面罩进气管一般置于口鼻处,排气孔设置在进气管附近,或直接在面罩上开多个排气小孔。在使用过程中,现有面罩尤其是应用于临床肺疾病治疗的口鼻呼吸面罩,设计上缺乏面罩内气流的管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进气管和排气孔位置接近,相较用户呼出气流到排气孔有更短路径,所以更容易从排气孔逃逸,用户呼出气流则相对较难排出,容易积留在面罩内;为了稀释和排出用户呼出气体,需要设计更多的排气孔漏气量。当设计的排气孔漏气量增大时,为提供准确压力,则增压涡轮风扇的功耗会相应增加,提高压力转换的反应速度较为困难,同时空气湿化需求也会增加;另外,用户的一些日常需求,比如排痰喝水等需求要先解除面罩才能完成,操作较为复杂,操作时间较长,对于危重病人,有时会不能及时响应用户的呼吸机通气治疗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从结构上考虑了面罩内气流的管理,提出了一种可分离排气装置的呼吸面罩,包括固定头带,面罩本体和前额支撑,前额支撑连接在面罩本体上,固定头带与前额支撑和面罩本体分别连接,相互配合将面罩固定于用户头部,面罩本体上部设有进气管,与面罩本体的进气通孔(14)固定连接;面罩本体在正对口鼻处开有第一通孔(12),第一通孔(12)内可置入排气装置,排气装置和面罩本体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锁合结构,面罩本体和排气装置通过锁合结构固定,且可分离;排气装置上设置有排气孔,排气装置固定在面罩本体上时,排气孔连通面罩内外空间。
本发明提出的第二种优选排气装置,包括底盖、弹性软膜和顶盖,底盖和顶盖固定连接,弹性软膜夹在底盖和顶盖之间,顶盖上开有第二通孔(202),底盖上开有第四通孔(233),位于弹性软膜下方,弹性软膜和顶盖间留有间隙,弹性软膜上也开有通孔,设置在距离第二通孔(202)的远端。
本发明提出的第三种优选排气装置,包含有底板,底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02),通孔下方设置有弹性软膜,弹性软膜固定在底板上且四周与底板密封,弹性软膜与底板之间留有间隙;在相对远离底板第二通孔(202)的位置,弹性软膜上设置有第三通孔(223)。
排气装置的弹性软膜优选硅胶材质,薄膜,边缘压接处加厚。
为管理面罩内进气气流,面罩本体在第一通孔(12)上方的内壁上设置有横向挡片,固定在内壁上,横向挡片从内壁向用户面部延伸,并沿鼻翼两侧向斜下方嘴角处扩展,与用户面部之间留有间隙。
为提高用户吸入氧浓度,在面罩第一通孔(12)上方和进气管之间设置有氧气通孔(15)和氧气接口,氧气通孔(15)与氧气接口连通,氧气接口上有活动的密封盖,能够打开或者关闭氧气接口。
为精确管理面罩的漏气量,排气装置和面罩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材料,密封材料固定在排气装置和/或面罩本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奕晨,未经张奕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210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