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给水加氧处理工艺自动氧源系统及制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316101.1 | 申请日: | 2020-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91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宏;哈燕萍;李俊菀;汪思华;高文峰;向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B01D53/047;C01B13/02;C02F10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给水 处理 工艺 自动 系统 方法 | ||
一种给水加氧处理工艺自动氧源系统及制氧方法,气源经净化变压吸附后获得产品气氧气;启动氧气纯度分析系统,产品气进入氧气纯度分析装置,分析结束后排空,分析结果与氧气纯度分析装置设定值对比,若纯度达到设定值,则输送至第三支路氧气增压系统,否则输送至第二支路,排放不合格的产品气;产品气进入第三支路氧气增压系统后,自动氧源控制系统打开氧气增压系统入口电动阀,启用第一氧气增压支路,采集加氧系统的压力值、流量值以及供气出口管道上的压力值、流量值,自适应调整第一气动增压装置的增压设定值后,进行系统增压,增压后通过第一稳压装置将产品氧气输送至供气点。本发明从源头实现真正无人值守的自动化加氧,降低人工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行业锅炉给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给水加氧处理工艺自动氧源系统及制氧方法。
背景技术
锅炉加氧工艺不但能够钝化给水管道内壁,有效保护锅炉,还可以大幅降低水汽循环系统pH值,节能减排效益非常明显,因此加氧工艺的投运率逐年上升;同时,每个电厂对于成本控制越来越严格,降本增效的要求日渐提高,力求加氧的完全自动化,降低人工和维护成本。因此,加氧投加工艺需要从氧源到加氧实现全过程自动化。
其中,氧源根据现有加氧工艺的不同主要分为纯氧和空气两种氧源,气态加氧工艺中传统气态加氧采用瓶装纯氧作为氧源,全保护气态加氧采用空气作为氧源;液态加氧工艺采用瓶装纯氧作为氧源。采用瓶装的纯氧作为氧源,定期需要运行人员进行氧瓶更换,整个加氧系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采用空气作为氧源进行投加,降低了材料成本但利用效率较低,且只能作为全保护气态加氧的氧源,不能覆盖所有加氧工艺,不具有普适性。为了既能降低瓶装氧气维护的人工和材料成本,又能消除空气氧源的局限性,纯氧氧源的自动化成为了电厂投运加氧工艺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如何真正实现锅炉在给水加氧处理工艺从氧源到加氧过程的完全自动化,同时有效降低人工和材料成本,成为加氧机组新的要求。
发明内容
结合当前电厂对于锅炉加氧工艺新的要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水加氧处理工艺自动氧源系统及制氧方法,从源头实现真正无人值守的自动化加氧,降低人工维护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给水加氧处理工艺自动氧源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空气净化装置1、变压吸附制氧装置2和氧气缓冲罐3,氧气缓冲罐3出口分为三路,第一支路为氧气纯度分析系统,氧气纯度分析系统中氧气纯度分析装置5的入口管道上设置有氧气纯度分析装置入口关断电动阀4,氧气纯度分析装置5的出口管道上设置有氧气纯度分析装置出口关断电动阀6;第二支路为废弃排放出口,废弃排放管道上设置有废弃排放电动阀7;第三支路为氧气增压系统,氧气增压系统入口管道上设置有氧气增压系统入口电动阀8、氧气增压系统入口电动阀8之后分为一用一备两个氧气增压支路,第一氧气增压支路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气动增压装置一路切换阀9、第一气动增压装置10和第一稳压装置11,第二氧气增压支路管道上依次设置有气动增压装置二路切换阀12、第二气动增压装置13和第二稳压装置14,第一稳压装置11和第二稳压装置14之后汇入供气出口管道,供气出口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5和流量计16,供气出口管道连接自动氧源系统外的加氧系统17,加氧系统17上设置有加氧系统压力传感器18和加氧系统流量计19,还包括与给水加氧处理工艺自动氧源系统的所有部件连接的自动氧源控制系统20。
将空气或电厂仪用压缩空气作为气源进入压缩空气净化装置1,气源充足且可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61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