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奥氏体不锈钢在审
申请号: | 202011310542.0 | 申请日: | 2020-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2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5 |
发明(设计)人: | 林刚;李实;黄德川;庄清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40;C22C38/58;C22C33/06;C21D8/02 |
代理公司: | 福州鼎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63 | 代理人: | 程捷;杨慧娟 |
地址: | 3506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奥氏体 不锈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奥氏体不锈钢,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wt%)范围包括C:0.02~0.06,Si:≤0.5,Mn:1.0~2.0,P:≤0.04,S:≤0.005,Ni:8.0~9.0,Cr:18.0~19.0,N:0.02~0.06,Ag:0.05~0.12,O:≤0.01,且0.02≤(Ag–10×O)≤0.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同时结合工艺额调整,得到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优良、抗菌性能高达99.99%、并且无表面裂纹缺陷的抗菌奥氏体不锈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冶炼工艺,尤其涉及一种抗菌奥氏体不锈钢。
背景技术
国内很多企业和科研单位在致力于抗菌不锈钢的研制: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宝钢、太钢、酒钢等单位正在研制含铜铁素体和奥氏体等抗菌不锈钢;据报道,浙江天宝实业公司已生产出含铜奥氏体抗菌不锈钢制品;常州大平不锈钢制品公司推出表面镀银的抗菌不锈钢,已产出一些餐厨具。但是含铜抗菌不锈钢的生产需要增加特殊的热处理工艺,较高含量的铜会使材料在连铸和轧制时产生裂纹倾向,因此铜的添加量受到严格限制,其抗菌性能也受到影响。
为解决提升抗菌不锈钢的性能,专利公开号CN102534410A公开了一种含银奥氏体抗菌不锈钢,其成分设计中不添加铜,说明书中指出冶炼不锈钢时钢液中Ag与O容易结合形成银的氧化物,在冶炼和连铸过程中银氧化物会聚集,形成较大颗粒的杂质,这样会损害材料的表面质量,同时大颗粒银氧化物的形成会损失材料的抗菌性能。为此其成分设计中规定Ag:0.07~0.13%,O≤0.01%,且(Ag~10×O)≥0.03%。然而实际生产中发现该成分设计使成品抗菌性能均可达到99%以上,但仍然容易产生热轧表面裂纹缺陷,其良品率有待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奥氏体抗菌不锈钢,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wt%)范围如下:C:0.02~0.06,Si:≤0.5,Mn:1.0~2.0,P:≤0.04,S:≤0.005,Ni:8.0~9.0,Cr:18.0~19.0,N:0.02~0.06,Ag:0.05~0.12,O:≤0.01,且0.02≤(Ag–10×O)≤0.05,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
所述奥氏体抗菌不锈钢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银和镍两种元素按比例经过熔炼制成Ag~Ni二元合金;
2)将Ag~Ni二元合金及前述奥氏体抗菌不锈钢的其他化学成分混合后进行冶炼、连铸成钢坯;
3)热轧:其中,热轧初始温度1150℃~1190℃,热轧板在1000℃~1040℃保温30s~40s后退火、酸洗。
进一步地,所述所述奥氏体抗菌不锈钢的制造方法还包括步骤4)冷轧以及冷轧后在1000℃~1040℃保温30s~40s后的退火、酸洗。
本发明的抗菌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控制理由如下:
碳:碳是强奥氏体形成元素,但过多会降低耐蚀性,最好在0.02~0.06%。
硅:硅是作为脱氧剂加入的,但加入过多会促进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从而影响使用性能,控制在0.5%以下为好。
锰:锰起到稳定奥氏体的作用,可节约镍,降低成本,还可以改善材料热加工性能。本材料中需要添加银元素,银元素会降低材料的热轧工性能,容易产生热轧表面裂纹等缺陷,加入一定量的锰,可以有效地弥补银元素对热加工性能不利的损失,避免热轧表面裂纹等缺陷的产生,但过多会增大金属间化合物形成的倾向,还会降低耐蚀性,因此锰控制在1.0~2.0%较合理。
磷、硫:出于热加工性和耐蚀性的考虑,这两个元素要尽量低些,应控制P≤0.04%、S≤0.0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3105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除PCR荧光基线期波动的方法
- 下一篇:移动作业的举升装置及其组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