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维立体成像显示仪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93846.0 | 申请日: | 202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37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韩树河;陈镇江;牛旭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N13/324 | 分类号: | H04N13/324;H04N13/363;H04N13/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红阳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维立体 成像 显示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三维立体成像显示仪。该三维立体成像显示仪包括光偏转器和投影显示介质,还包括:成像处理器,用于处理来自信号源的视频信号;存储器,用于存储经过分解后所述视频信号中的平面图像数据;显示芯片,用于将包含有平面图像数据的光发送到给光偏转器,经光偏转器投影到旋转的所述投影显示介质上;成像传感器,用于置检测所述投影显示介质的位置;所述成像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显示芯片依次将平面图像数据投影到所述投影显示介质上,通过投影到投影显示介质上的不同颜色的多个平面图像数据叠加合成得到所述视频信号的三维立体图像。本申请解决了三维立体成像显示仪原理复杂且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通过本申请实现了三维立体成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三维显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三维立体成像显示仪。
背景技术
现实世界是一个立体空间,由于物体都存在三维尺寸和空间位置关系,因此只有立体显示器才能够真实的重现客观世界的景象,即表现出图像的深度感、层次感、真实感以及图像的现实分布状况。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主要可以包括:传统2D显示技术、双目视差立体显示技术以及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其中,传统2D显示技术采用二维的计算机屏幕来显示旋转的2D图像,从而产生3D的显示效果。
其中,双目视差立体显示技术的原理首先通过软件和电路功能使某一时刻的一对视差图像,左眼视图输出到LCD偶数列像素上,右眼视图输出到LCD奇数列像素上;然后使用如柱面光栅等手段使观察者的左眼只能看到偶数列像素上的信息,右眼只能看到奇数列像素上的信息;最后通过大脑的综合,形成具有深度感的立体图像。
双目视差立体显示技术中主要包括了沉浸式系统,主要基于双目视差立体显示技术,需要佩带诸如偏振眼镜、互补色眼镜或液晶光开关眼镜等辅助工具。以及自由立体显示技术,主要基于双目视差立体显示技术,不需要佩带诸如偏振眼镜等辅助工具。
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主要采用体积式显示技术和全息技术。
其中,体积式显示技术主要用于动态物体的显示。在该技术中,一串二维图像被投影到一个旋转或移动的屏幕上,同时该屏幕以观察者无法觉察的速度在运动,因为人的视觉暂留从而在人眼中形成三维物体。因此,使用这种立体显示技术的显示系统可实现图像的真三维显示(360°可视)。系统中不同颜色的光束通过光偏转器投影到显示介质上,从而使得介质体现出丰富的色彩。同时,这种显示介质能让光束产生离散的可见光点,这些点就是体素,对应于三维图像中的任一点。一组组体素用来建立图像,观察者可从任意视点观察到这个真三维图像。
其中,全息技术是一个两步成像过程,即物体光波的记录(存储或编码)和再现(重构或解码)的过程,通常前一过程利用光的干涉实现,后一过程利用光的衍射完成。实现此功能的两束光线要求具有高度相干性,通常为激光光束。
针对相关技术中三维立体成像显示仪原理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立体成像显示仪,以解决三维立体成像显示仪原理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三维立体成像显示仪。
根据本申请的三维立体成像显示仪包括:光偏转器和投影显示介质,还包括:成像处理器,用于处理来自信号源的视频信号;存储器,用于存储经过分解后所述视频信号中的平面图像数据;显示芯片,用于将包含有平面图像数据的光发送到给光偏转器,经光偏转器投影到旋转的所述投影显示介质上;成像传感器,用于置检测所述投影显示介质的位置;所述成像处理器,还用于控制所述显示芯片依次将平面图像数据投影到所述投影显示介质上,通过投影到所述投影显示介质上的不同颜色的多个平面图像数据叠加合成得到所述视频信号的三维立体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938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电锡焊系统及电锡焊生产管理方法
- 下一篇:自供电式AI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