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异步置位复位的CMOS混合型边沿忆阻D触发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82372.X | 申请日: | 202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328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弥;陈俊杰;李路平;王旭亮;韩琪;罗文瑶;吕伟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3/356 | 分类号: | H03K3/356;H03K3/012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步 复位 cmos 混合 边沿 触发器 电路 | ||
1.一种带异步置位复位的CMOS混合型边沿忆阻D触发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整个电路包括前级忆阻D锁存器模块、异步忆阻置位复位模块和后级忆阻D锁存器模块,其中,前级忆阻D锁存器模块包括MOS管T1、T2、T3、T4和T5,忆阻器M1,电阻R1以及CMOS反相器N1和N2;后级忆阻D锁存器模块包括MOS管T6、T7、T8、T9和T10,忆阻器M2,电阻R2以及CMOS反相器N5和N6;异步忆阻置位复位模块包括忆阻器M3、M4、M5、M6、M7、M8和M9以及反相器N7和N8;用于时钟输入的CMOS反相器N3和N4;其中MOS管T2、T4、T5、T6、T8和T10为NMOS晶体管,T1、T3、T7和T9为PMOS晶体管,M1、M2、M3、M4、M5、M6、M7、M8和M9均为Biolek阈值型忆阻器;在前级忆阻D锁存器模块内,T1、T2、T3、T4和T5的栅极连接反相器N3的输出端和N4的输入端作为前级忆阻D锁存器模块的时钟输入口;T2的源极作为前级忆阻D锁存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也即整个边沿忆阻D触发器的输入端D,T2的漏极连接T1和T4的漏极;T1的源极连接直流电压V2;T4的源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忆阻器M1的负端和反相器N1的输入端;T3的源极连接直流电压V1,漏极连接忆阻器M1的正端和T5的源极;T5的漏极连接反相器N1的输出端和反相器N2的输入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地;反相器N2的输出端作为前级忆阻器D锁存器模块的输出端Q1;在后级忆阻D锁存器模块内,T6、T7、T8、T9和T10的栅极连接反相器N4的输出端作为后级忆阻D锁存器模块的时钟输入口;MOS管T6的源极作为后级忆阻D锁存器模块的信号输入口连接前级忆阻D锁存器的输出端Q1,即反相器N2的输出端,T6的漏极连接T7和T8的漏极;MOS管T7的源极连接直流电压V3;MOS管T8的源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忆阻器M2的负端和反相器N5的输入端;MOS管T9的源极连接直流电压V4,漏极连接忆阻器M2的正端和MOS管T10的源极;MOS管T10的漏极连接反相器N5的输出端和反相器N6的输入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地;反相器N6的输出端作为后级忆阻D锁存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Q2;异步忆阻置位复位模块其连接为:反相器N7的输入端与忆阻器M3的正端连接在一起作为置位信号S的输入端,N7的输出端连接忆阻器M5的正端;反相器N8的输入端作为复位信号R的输入端,N8的输出端连接忆阻器M6和M4的正端;忆阻器M7的正端连接后级忆阻D锁存器模块的输出端Q2,即反相器N6的输出端;忆阻器M3和M4的负端连接连接忆阻器M8的负端;忆阻器M5、M6和M6的负端连接连接忆阻器M9的负端;忆阻器M8和M9的负端连接作为整个边沿忆阻D触发器最终输出端Q。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8237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