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复合病种临床路径构建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73670.2 | 申请日: | 2020-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659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易应萍;陈积标;刘建模;罗颢文;王嘉晶;彭晨;涂江龙;殷淑娟;张晓林;贾伟杰;吴一帆;韩梦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16H50/20 | 分类号: | G16H50/20;G16H50/70;G06F18/241;G06F18/23213;G06N3/0464;G06N3/0475;G06N3/094;G06N3/096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高兰 |
地址: | 33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迁移 学习 复合 临床 路径 构建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复合病种临床路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非临床路径产生的复合病种的多源异构医疗数据,根据ICD分类的临床路径模板对所述多源异构医疗数据进行预处理、结构化,得到由若干个复合病种中的单一病种数据集合组成的第一数据集;
将所述第一数据集按照同一病种的病人体征信息、医学分期、诊断信息、治疗评价进行聚类、特征提取,并对所述病人体征信息、医学分期、诊断信息、治疗评价的特征进行标注,构成第二数据集;
从第二数据集随机抽取一个病种数据集,记为第一病种数据集;将所述第一病种数据集的人体征信息标签、医学分期标签作为输入标签,医学分期、诊断信息作为输出标签训练时域卷积神经网络直至其误差低于阈值,得到第一时域卷积神经网络;
从第二数据集随机抽取另一个病种数据集合,记为第二病种数据集合;将所述第二病种数据集的人体征信息标签、医学分期标签作为输入标签,医学分期、诊断信息作为输出标签;根据最大均值差异算法对第一时域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调整和训练,直至其误差低于阈值,得到第二时域卷积神经网络;所述最大均值差异算法表示为:
,其中MMD[
对所述第一时域卷积神经网络和第二时域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出进行融合、结构化,得到复合病种临床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迁移学习的复合病种临床路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非临床路径产生的复合病种的多源异构医疗数据,根据ICD分类的临床路径模板对所述多源异构医疗数据进行预处理、结构化,得到由若干个单一病种数据集合组成的第一数据集包括如下步骤:
按照ICD的病种分类和符合病种的标准模板的字段同一病种的数据进行结构化,按照其字段顺序和格式对数据集中文本、数据、图像进行清洗和筛选,剔除其中数据无法辨认或错误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迁移学习的复合病种临床路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数据集按照同一病种的病人体征信息、医学分期、诊断信息、治疗评价进行聚类、特征提取,并对所述病人体征信息、医学分期、诊断信息、治疗评价的特征进行标注,构成第二数据集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第一数据集中到的同一病种的病人体征信息、医学分期、诊断信息、治疗评价进行根据欧式距离和K-means进行聚类和特征提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迁移学习的复合病种临床路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卷积神经网络包括至少两个卷积隐藏层,至少一个卷积隐藏层的输出由设定个数的最新的标签数据确定,至少一个残差模块,以及一个卷积隐藏层的输出由全部标签数据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迁移学习的复合病种临床路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所述第一时域卷积神经网络和第二时域卷积神经网络的输出进行融合、结构化,得到复合病种临床路径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时域卷积神经网络和第二时域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生成式对抗神经网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迁移学习的复合病种临床路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时域卷积神经网络和第二时域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生成式对抗神经网络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二时域卷积神经网络作为所述生成式对抗神经网络的生成网络,第一时域卷积神经网络作为所述生成式对抗神经网络的生成网络的判别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7367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翼展式智能抗台风窗户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保温板结构及其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