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入侵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64133.1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92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东;曾勇;李大海;杨书新;王俊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N3/00 | 分类号: | G06N3/00;G06N3/04;G06N3/08;H04L9/4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杜立军 |
地址: | 341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入侵 检测 方法 系统 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入侵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针对传统深度信念神经网络中的BP模型由于存在随机初始化权值、阈值等参数,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训练周期过长等不足,本申请实施例首先采用具有监督学习能力的核极限学习机网络模型,并针对KELM随机初始化核参数等带来分类性能不佳的问题,公开一种基于增强型灰狼算法优化核极限学习机的监督分类算法。在传统灰狼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内层围捕与外层围捕相结合的优化策略,增强算法的搜索能力与寻优能力,提升优化性能。在KDDCup99、NSL‑KDD以及UNSW‑NB15三个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在准确率、精确率、真正率、假正率等评价指标上均具有较大优势,能够有效满足复杂网络的入侵检测要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入侵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等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产生的海量数据给网络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及挑战,网络的安全性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入侵检测(IntrusionDetection,ID)是对入侵行为进行标记、识别的过程。该方法使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两种:(1)分析已有网络数据,并记录已有攻击数据信息及特征,再与主机或网络中的存储以及流动的数据进行匹配,称之为误用检测;(2)首先在样本数据库中建立具有正常行为轨迹特征的网络数据连接,再将偏离该行为特征的网络数据均视为入侵行为,称为异常检测。
误用检测能够记录已知网络攻击的行为特征,误报率低,但缺乏学习能力,须不断更新匹配数据库,对新攻击的检测效果差;异常检测则能够有效发现未知攻击,但误警率高。
发明内容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入侵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深度信念网络的入侵检测模型(DBN-EGWO-KELM),针对传统深度信念神经网络中的BP模型由于存在随机初始化权值、阈值等参数,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训练周期过长等不足,本申请实施例首先采用具有监督学习能力的核极限学习机(Kernel Extreme LearningMachine,KELM)代替BP(Back Propagation)网络模型,并针对KELM随机初始化核参数等带来分类性能不佳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增强型灰狼算法优化核极限学习机(EGWO-KELM)的监督分类算法。在传统灰狼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内层围捕与外层围捕相结合的优化策略,增强算法的搜索能力与寻优能力,提升优化性能。KDDCup99、NSL-KDD以及UNSW-NB15三个数据集上的实验证明,相比BP、RBF(Radial Basis Function)、SVM(Support VectorMachine)、KELM、DBN-KELM等入侵检测模型,DBN-EGWO-KELM算法在准确率、精确率、真正率、假正率等评价指标上均具有较大优势,能够有效满足复杂网络的入侵检测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入侵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针对KDDCup99、NSL-KDD、UNSW-NB15数据集存在的字符特征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数值型数据,形成标准化数据集;
步骤2:定义DBN-EGWO-KELM神经网络模型参数;
步骤3:对所述标准化数据集进行预训练,确定网络节点权值,并获得DBN特征降维后的数据;
步骤4:将特征降维后的数据按比例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其中,将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数据输入到EGWO-KELM有监督分类模型中进行训练,以调整有监督分类模型;
步骤5:利用所述DBN-EGWO-KELM神经网络模型对KELM分类器进行参数优化,输出最优E、s参数并应用于所述KELM分类器;
步骤6:形成EGWO-KELM有监督分类模型;将训练集和验证集数据输入到EGWO-KELM有监督分类模型中进行训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理工大学,未经江西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4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