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定位台上管座组装焊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63956.2 | 申请日: | 202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4732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莎;谭兰衍;刘章虎;李先平;黄晓波;周颖;李金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8/02 | 分类号: | B23K28/02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孙成林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台上 组装 焊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定位台上管座组装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设计上管座无定位台结构形式;步骤2:制定组装TIG点焊焊接过程;步骤3:制定电子束固定点焊过程;步骤4:制定电子束扫描焊接过程;步骤5:制定缺陷返修方法;步骤6:手工TIG补焊返修。其有益效果在于:它能够解决管座焊接后管座内壁不规则的焊瘤、皱皮、管座内腔未焊合内腔缝隙等问题,同时解决原专项TIG焊接后焊缝熔深“易变性”问题,控制焊接变形,提高后续机械加工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制造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动力堆核燃料组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料组件上管 座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上管座结构特殊,无法整体机械加工,采用零件组焊而成,图1所示上管 座由1块上连接板1,4块上围板2,1块上框板3组焊而成,共12条焊缝4。
现有工艺采用组装夹具将零部件组装TIG定位点焊后,使用焊接机器人进 行各条焊缝的TIG焊接,焊接完成后,管座各零件间内腔缝隙指标超标,且内 壁出现不规则的焊瘤、皱皮,需手工修磨检验,再修磨如此反复,工序间返工 频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较低。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如下:
1)管座焊接后内腔缝隙超标问题。各零部件间采用带定位台结构(带锁底 齐平接头),即上连接板/上框板试样7与上围板试样8之间采用带定位尺寸b的 结构组装定位,如图2所示,由于存在焊接变形,焊接后焊缝背面会出现未焊 合的缝隙a,该堆型上管座要求焊接后内腔焊缝背面未焊合缝隙不超过0.15mm, 该指标要求是管座成品率低的原因之一。
2)上管座板簧槽段机加后皱皮问题。上管座板簧槽9在上框板正面和背面 的槽宽不一样,需要正、反面两次加工。采用带定位台(带锁底齐平接头)焊 接接头形式,板簧槽段剩余厚度c仅有(0.4±0.1)mm,见图4和图7。
上管座焊接为三段式焊接,共12条焊缝,按对称焊接顺序进行焊接。由于 有焊接变形,且该弹簧槽位置尺寸以加工四方后的一方为基准,致使板簧槽段 定位台处母材厚度c无法保证原先尺寸。该厚度的材料在加工背面弹簧槽时, 高速旋转的铣刀可能使其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情况1:该处母材已被机械加工掉,光滑过渡;
情况2:残留很薄的母材,形成皱皮,并且往往形成较大的内腔缝隙;
情况3:残留较厚的母材(不超过0.5mm)。
当出现第2种情况时,可以用工具去除,保证光滑过渡。
当出现第3种情况时,如果母材仍较薄,则用塞尺检查该处缝隙时,极容 易造成缝隙增大而超过0.15mm,导致超差,即使允许进行残留厚度母材的去除 处理,也可能导致其它相关的尺寸(如吊装面宽度10.4mm)超差,且由于母材 较厚,去除难度增加,还可能造成周边表面受损伤的情况。所以上管座皱皮现 象一直是上管座废品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3)管座内壁不规则焊瘤。该堆型管座采用的核级0Cr18Ni10Ti不锈钢,为 了控制夹杂物含量需要,杂质元素S、P含量极低,使原TIG焊接易导致所谓熔 深“易变性”问题,焊缝熔深不均。且会出现内壁不规则的焊瘤、皱皮、焊接 收缩率不均匀等问题,难以通过后续机加方式完全去除,生产效率较为低下。 需采用新的焊接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定位台上管座组装焊接方法,它能够解决上 管座焊接后管座各零件间内腔缝隙指标超标,内壁出现不规则的焊瘤、皱皮问 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定位台上管座组装焊接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步骤1:设计上管座无定位台结构形式;
步骤2:制定组装TIG点焊焊接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未经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639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