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侧气帘卡扣及其工装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49280.1 | 申请日: | 202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80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施胜利;邵庆贤;胡执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晟利紧固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5/06 | 分类号: | F16B5/06;F16B21/07;F16G11/14;B60R21/21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0 | 代理人: | 郑哲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侧气帘卡扣 及其 工装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侧气帘卡扣,包括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适于固定连接立柱饰板,所述第二卡扣适于固定连接汽车钣金;所述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之间设置有连接绳;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均为金属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绳夹,所述第二卡扣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绳夹,所述第一连接部适于固定连接所述立柱饰板,所述第二连接部适于固定连接所述汽车钣金;所述第一绳夹和所述第二绳夹均呈U型卡接结构,且所述第一绳夹和所述第二绳夹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连接绳上还设置有第三绳夹,所述第三绳夹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两端。具有结构简单,固定可靠,加工简便,装配方便,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汽车卡扣。
背景技术
为了尽量降低汽车在碰撞过程中对乘员造成的伤害,现有大多数汽车安装了安全气囊,如驾驶员气囊、副驾驶员气囊等,为了进一步提高乘员的安全性,有些汽车还在车门的内侧安装了侧气帘,侧气帘在侧面撞击的时候会爆出来,对前、后排乘员的头部提供保护。
侧气帘可安装于A柱和B柱之间,因此侧气帘起爆后会冲击立柱装饰板。为此,本发明人设计并申报了多款汽车侧气帘(气囊)安全卡扣,用于连接汽车钣金和立柱饰板,避免立柱饰板冲击乘员,或飞出丢失。但是,目前的侧气帘(气囊)安全卡扣仍然普遍存在强度有限、装配不便、成本较高等问题。
如何对现有的侧气帘(气囊)安全卡扣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固定可靠,加工简便,装配方便,成本低的汽车侧气帘卡扣。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汽车侧气帘卡扣的半自动装配的工装。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侧气帘卡扣,包括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适于固定连接立柱饰板,所述第二卡扣适于固定连接汽车钣金;所述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之间设置有连接绳;
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均为金属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绳夹,所述第二卡扣包括第二连接部和第二绳夹,所述第一连接部适于固定连接所述立柱饰板,所述第二连接部适于固定连接所述汽车钣金;所述第一绳夹和所述第二绳夹均呈U型卡接结构,且所述第一绳夹和所述第二绳夹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连接绳上还设置有第三绳夹,所述第三绳夹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两端,并将所述连接绳首尾相接构成环形结构;环形的所述连接绳适于分别从进入第一绳夹和所述第二绳夹的开口处进入所述第一绳夹和所述第二绳夹,并通过所述第一绳夹和所述第二绳夹的形变,分别将所述连接绳固定于所述第一绳夹内和所述第二绳夹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绳夹为金属环形结构,所述第三绳夹适于通过形变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两端。
作为改进,所述连接绳两端并排向内侧弯折,所述第三绳夹位于环形所述连接绳的内侧,所述连接绳上横跨包覆有胶带,且所述胶带包覆所述第三绳夹。上述结构使得连接绳布置更加合理美观,且胶带的包覆能遮挡第一绳夹尖锐处,增加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绳夹上一体成型有第一压舌,所述第二绳夹上一体成型有第二压舌,所述第一压舌和所述第二压舌适于分别向内形变并固定所述连接绳。上述结构具有成型方便、固定可靠的优点。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压舌端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段,所述第二压舌端部设置有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一导向段适于导向所述连接绳进入所述第一绳夹,所述第二导向段适于导向所述连接绳进入所述第二绳夹。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的设置,方便连接绳从开口处进入第一绳夹和第二绳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晟利紧固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晟利紧固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492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纳米陶瓷粉体增强吸波涤纶纤维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绿色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