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33246.5 | 申请日: | 202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62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段盈;李长武;何占排;余江林;白银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众和聚源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赵万凯 |
地址: | 1021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水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透水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110~130份;水泥360~470份;粗骨料1300~1600份;减水剂1~10份;增效剂1~10份;增强材料10~60份;早强剂0.3~1.5份;增稠剂0.1~2.5份;消泡剂0.3~2.5份。本申请的透水混凝土可用于人行道、停车场的铺筑,同时可用作荷载路面,其具有高强和高透水性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环境友好型混凝土是指能减少对地球环境的负荷,同时又能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共生,为人类构筑舒适环境的混凝土材料。透水混凝土是生态环境友好型混凝土之一,透水混凝土又称多孔混凝土,无砂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它不含或含少量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故具有透气、透水和重量轻的特点。与传统的混凝土相比,其最大特点是有15%-30%的连通孔隙,具有透气性和透水性,能扩大城市的透水、透气面积,对于调节城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维持地下土壤的水位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孔的结构还可以吸声降噪,减轻城市的噪声污染。大孔隙的存在也使得透水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高于一般混凝土。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开始研究开发透水性混凝土,将其应用于广场、步行街道、公园内道路等,以保持生态平衡、调节城市微气候。我国透水混凝土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虽然起步晚,但还取得了一些开创性研究成果,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于1993年开始着手对透水混凝土进行研究,并率先付诸于实践应用。透水混凝土在北京、上海、杭州、哈尔滨等地都有很好的社会反应和应用前景,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生态效益。随着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透水混凝土结构将由于其生态优势被广泛应用到市政工程建设中。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透水性混凝土内部由于存在连通孔隙,普遍存在抗压强度低的问题。现阶段透水混凝土多用于人行道、停车场的铺筑,用作荷载路面时多出现开裂,无法承受机动车的负载,大大限制了透水性混凝土的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具有高强和高透水性能。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透水混凝土,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水110~130份;水泥360~470份;粗骨料1300~1600份;减水剂1~10份;增效剂1~10份;增强材料10~60份;早强剂0.3~1.5份;增稠剂0.1~2.5份;消泡剂0.3~2.5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混凝土具有一定的空隙来满足透水性的要求,通过优化水泥、水以及粗骨料之间的配比,再加入减水剂和增效剂后,使得透水混凝土内的孔隙率在10%-20%之间的同时,也能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强度,达到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高,透水性好的效果。同时加入早强剂可提升透水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增稠剂可起到保水、增稠、延缓透水混凝土的水化动力,改善施工性能作用,同时并可使混凝土水化时始终得到合适的水分,从而使混凝土各阶段均能得到充分水化,使透水混凝土凝结后具有较高的强度;消泡剂可减少透水混凝土中的气孔,使得透水混凝土更加密实,同时使得透水混凝土中水泥产生的胶结层能够紧密包裹粗骨料,从而使得胶结层对粗骨料之间的胶结强度更高;增强材料添加到透水混凝土中,可在透水混凝土的胶结层体系中形成网状结构,当透水混凝土受力时,胶结层与增强材料之间的配合,使得透水混凝土中的粗骨料之间的粘结更紧密,同时增强材料也可以承受部分拉应力,从而提高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和抗折强度,达到透水性高、强度高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水泥包括强度不低于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众和聚源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众和聚源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332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