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深度脱水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7007.0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08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彭杰;夏良;刘晓峰;陈赟;张浩;代思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43 | 分类号: | C02F11/143;C02F11/145;C02F11/12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何文红 |
地址: | 410213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深度 脱水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深度脱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节污泥的含水率为90%~95%;利用硫酸调节污泥的pH值为1~2,酸化;将酸化后的污泥与双氧水混合,调质;将调质后得到的污泥与钙盐混合,调理;将调理后得到的污泥进行压滤,完成对污泥的深度脱水。本发明的污泥深度脱水方法,具有脱水效果好、干固体增量低、成本低等优点,不仅解决了采用浓硫酸、双氧水调理时由于泥饼含水率高、泥饼和滤液pH低而导致的泥饼、滤液无法资源化利用的问题,而且解决了采用钙盐调理时由于药剂使用量大而导致的干固体增量大的问题,有着很高的使用价值和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泥处理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污泥深度脱水方法。
背景技术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剩余产物,其主要特征是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烂发臭、含水率高,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或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污泥中含有大量水分,导致污泥体积大,易流变,导致运输成本高、处理设备容量大、处理处置经济性差等问题。为提高污泥中可利用物质的浓度、便于运输及后续处置(如资源化、焚烧等),需有效降低污泥中含水率以及铁铝等金属元素的含量。
现有污泥的处理方法主要是“热水解+厌氧消化+板框脱水+干化”的处理工艺、“干化+污泥焚烧”的处理工艺,其中采用铁盐和PAM调理的板框脱水工艺,脱水后含水率仅能达到60%左右,若脱水污泥采用与垃圾混填处理方式,需进一步干化至40%含水率,且污泥内部结构未被破坏,泥饼仍具有吸水性,增加填埋堆体安全隐患风险;若脱水污泥采用焚烧处理方式,泥饼中的铁易造成焚烧炉腐蚀,而氯将增加焚烧烟气处理成本。常规的污泥调理工艺存在以下缺陷:(1)上述调理后得到的污泥,经板框脱水后出泥的含固率仅能达到40%左右,还需进一步进行污泥干化处理才能达到与垃圾混合填埋的标准,其中板框脱水药剂成本和污泥干化成本占污泥厌氧消化处理工艺总成本的30%~40%,存在脱水效果仍然难以满足需求、脱水成本较高等缺陷。(2)污泥经高温厌氧消化后降解率较低,且其高含沙量的泥质特点极易加快设备磨损,提升设备维修成本。(3)采用的调理剂中含有氯和铁,这使得调理后的污泥中带有氯和铁,不利于污泥后续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如不利于后续污泥的焚烧、填埋和资源化再利用,同时经上述方法调理后污泥的脱水效果仍不理想,存在污泥含水率波动大且含水率仍然较高的缺陷。另外,本申请发明人的实际研究中还发现,在采用现有常规方法对污泥进行调理处理时,仍然存在调理效果不好、成本较高、资源化利用效果差等缺陷,如采用浓硫酸和双氧水对污泥进行调理后,污泥的板框压滤效果不佳,压滤后污泥的含水率在60%以上,且泥饼成型效果一般,需进一步干化处理才能达到国家填埋用泥质标准,同时调理后的污泥的pH较低,呈酸性,也不利于直接资源化利用。此外,现有污泥的氧化破壁类调理方法还存在调理条件苛刻、调理成本高、调理剂对后续污泥处置影响较大(如污泥干固体增量大)等缺陷,因而未能得到广泛的工程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脱水效果好、干固体增量低、成本低的污泥深度脱水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泥深度脱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调节污泥的含水率为90%~95%;
S2、利用硫酸调节步骤S1中得到的污泥的pH值为1~2,酸化;
S3、将步骤S2中酸化得到的污泥与双氧水混合,调质;
S4、将步骤S3中调质后得到的污泥与钙盐混合,调理;
S5、将步骤S4中调理后得到的污泥进行压滤,完成对污泥的深度脱水。
上述的污泥深度脱水方法,进一步改进的,步骤S2中,所述酸化在搅拌条件下进行;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00rpm~1000rpm;所述酸化的时间为5min~10min。
上述的污泥深度脱水方法,进一步改进的,步骤S3中,所述双氧水的投加量为绝干污泥质量的3%~6%;所述双氧水的质量浓度为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70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