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三次发酵提高双孢蘑菇产量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1214236.7 申请日: 2020-11-04
公开(公告)号: CN112293152B 公开(公告)日: 2022-09-16
发明(设计)人: 隽加香;黄建春;王倩;肖婷婷;宋晓霞;张津京;陈辉;高照亮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A01G18/00 分类号: A01G18/00;A01G18/20;C05G1/00;C05F17/20;C05F17/50;C05F17/80
代理公司: 黑龙江立超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3217 代理人: 杨立超
地址: 201106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采用 三次 发酵 提高 蘑菇 产量 方法
【说明书】:

一种采用三次发酵提高双孢蘑菇产量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双孢蘑菇栽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三次发酵蘑菇培养料进行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栽培方法存在双孢蘑菇单位面积产量低的问题。方法:一、称量;二、预湿;三、混料;四、一次发酵得到一次发酵堆肥;五、二次发酵得到二次发酵堆肥;六、三次发酵得到发酵堆肥;七、菇房栽培管理:①、装料;②、打水;③、降温;④、一潮;⑤、一次转潮;⑥、二潮;⑦、二次转潮;⑧、三潮。优点:一潮时双孢蘑菇的产量达到18kg/m2以上,三潮总产量达到35kg/m2以上。本发明主要用于生产双孢蘑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孢蘑菇栽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三次发酵蘑菇培养料进行双孢蘑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又称白蘑菇、蘑菇、洋蘑菇,欧美各国生产经营者常称之为普通栽培蘑菇或纽扣蘑菇。双孢蘑菇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菇类,有“世界菇”之称,可鲜销、罐藏、盐渍。双孢蘑菇的菌丝还作为制药的原料。双孢蘑菇的栽培方式有菇房栽培、大棚架式栽培和大棚畦栽等。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季节可采取适合自己的栽培方式。分布极广泛,中国普遍栽培。现有生产工艺大多利用二次发酵蘑菇培养料进行双孢蘑菇,一潮产量一般为10kg/m2~13kg/m2,三潮总产量为20kg/m2~25kg/m2,虽然给双孢菇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生长环境,但是也无法改变双孢蘑菇单位面积产量低的问题;国内出现三次发酵技术制备双孢蘑菇培养料,该技术不但对小麦秸秆的质量要求很严格,对小麦秸秆要求是:麦草是圆管状、亮黄色、一根根茎秆长20cm~25cm,这种质地的麦草可长时间保持自身的结构;而且对鸡粪品质要求极高:要求鸡粪的含氮量约为4%~5%,水分含量30%~50%;且三潮总产量仅能达到30kg/m2~33kg/m2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栽培方法存在双孢蘑菇单位面积产量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采用三次发酵提高双孢蘑菇产量的方法。

一种采用三次发酵提高双孢蘑菇产量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称量:收集鸡粪,并检测鸡粪中氮含量,若鸡粪中氮含量低于2%,向鸡粪中添加氮源,至鸡粪的氮含量达到2%~4%为止,得到优质氮含量鸡粪;然后按照重量份数称取800~1000份小麦秸秆、400~500份优质氮含量鸡粪、80~100份石膏和60~70份花生粕;

二、预湿:向发酵工艺回收水池注满水,然后将步骤一称取的800~1000份小麦秸秆浸泡于发酵工艺回收水池中,至无气泡冒产出为止,取出后建堆,堆放至堆内温度升温至50~60℃为止,得到预湿后小麦秸秆;

三、混料:将步骤一称取的400~500份优质氮含量鸡粪、80~100份石膏和60~70份花生粕同步骤二得到的预湿后小麦秸秆一起送入粉碎混料机器中进行粉碎混料,混匀后得到待发酵混合料;混料过程中进行补水,保证待发酵混合料的含水量为70%~80%;所述待发酵混合料中小麦秸秆的平均长度为5cm~6cm;

四、一次发酵:将待发酵混合料堆入高压发酵仓中,且堆料高度为4.5m~6.5m,在发酵温度为77~83℃下发酵至堆料减重20%~25%为止,得到一次发酵堆肥;

五、二次发酵:①、均温期:将一次发酵堆肥堆入二次发酵仓中,且堆料高度为2.5m~3.2m,在堆料温度为45℃下发酵13h~14h;②、升温期:以升温速率为1.3℃/h~1.5℃/h将二次发酵仓内堆料温度从45℃升温至56~60℃;③、巴氏杀菌期:在堆料温度为56~60℃下发酵8h~10h;④、冷却期:将二次发酵仓内空气温度控制为45℃,至堆料温度降温至46~49℃为止;⑤、控温期:在堆料温度为46~49℃下发酵至二次发酵仓内空气中氨气浓度低于5ppm为止;⑥、播种期:将二次发酵仓内空气温度控制为室温,对堆料进行自然冷却,至堆料温度为25~26℃为止,得到二次发酵堆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42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