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三次发酵提高双孢蘑菇产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214236.7 | 申请日: | 202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31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隽加香;黄建春;王倩;肖婷婷;宋晓霞;张津京;陈辉;高照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20;C05G1/00;C05F17/20;C05F17/50;C05F17/80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立超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3217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201106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三次 发酵 提高 蘑菇 产量 方法 | ||
1.一种采用三次发酵提高双孢蘑菇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以下步骤完成的:
一、称量:收集鸡粪,并检测鸡粪中氮含量,若鸡粪中氮含量低于2%,向鸡粪中添加氮源,至鸡粪的氮含量达到2%~4%为止,得到优质氮含量鸡粪;然后按照重量份数称取800~1000份小麦秸秆、400~500份优质氮含量鸡粪、80~100份石膏和60~70份花生粕;所述氮源为尿素或硫酸铵盐;
二、预湿:向发酵工艺回收水池注满水,然后将步骤一称取的800~1000份小麦秸秆浸泡于发酵工艺回收水池中,至无气泡冒产出为止,取出后建堆,堆放至堆内温度升温至50~60℃为止,得到预湿后小麦秸秆;
三、混料:将步骤一称取的400~500份优质氮含量鸡粪、80~100份石膏和60~70份花生粕同步骤二得到的预湿后小麦秸秆一起送入粉碎混料机器中进行粉碎混料,混匀后得到待发酵混合料;混料过程中进行补水,保证待发酵混合料的含水量为70%~80%;所述待发酵混合料中小麦秸秆的平均长度为5cm~6cm;
四、一次发酵:将待发酵混合料堆入高压发酵仓中,且堆料高度为4.5m~6.5m,在发酵温度为77~83℃下发酵至堆料减重20%~25%为止,得到一次发酵堆肥;
所述发酵温度为77~83℃下发酵至堆料减重20%~25%为止过程中通过控制风机保证堆料的内部空气氧气含量不低于8%,通过添加水,保证堆料含水量不低于70%,具体过程如下:在发酵过程初始时,风机的开启5min,然后关闭5min;发酵24后进行第一次转仓翻堆,同时添加水,保证堆料含水量不低于70%,继续发酵,风机的开启5min,然后关闭17min;发酵3d后进行第二次转仓翻堆,同时添加水,保证堆料含水量不低于70%,继续发酵,风机的开启5min,然后关闭17min;发酵5d后进行第三次转仓翻堆,同时添加水,保证堆料含水量不低于70%;继续发酵至堆料减重20%~25%为止;
五、二次发酵:①、均温期:将一次发酵堆肥堆入二次发酵仓中,且堆料高度为2.5m~3.2m,在堆料温度为45℃下发酵13h~14h;②、升温期:以升温速率为1.3℃/h~1.5℃/h将二次发酵仓内堆料温度从45℃升温至56~60℃;③、巴氏杀菌期:在堆料温度为56~60℃下发酵8h~10h;④、冷却期:将二次发酵仓内空气温度控制为45℃,至堆料温度降温至46~49℃为止;⑤、控温期:在堆料温度为46~49℃下发酵至二次发酵仓内空气中氨气浓度低于5ppm为止;⑥、播种期:将二次发酵仓内空气温度控制为室温,对堆料进行自然冷却,至堆料温度为25~26℃为止,得到二次发酵堆肥;
六、三次发酵:在堆料温度为25~26℃下将双孢蘑菇菌种均匀播种于二次发酵堆肥中,播种量为7L/t~10L/t,在堆料温度为25~26℃下发酵16d~19d,得到发酵堆肥;所述双孢蘑菇菌种为美国施尔丰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品种名称为A15;
七、菇房栽培管理:①、装料:向发酵堆肥中拌入液体微生物肥料,得到堆肥,将堆肥按照厚度为18cm平铺于床架上,然后覆盖草炭土,草炭土覆盖厚度为6cm~7cm,在床架完成装填培养料,培养料温度为23~24℃,所述培养料中液体微生物肥料的施加量为3mL/kg~6mL/kg;所述液体微生物肥料中微生物为解淀粉芽孢杆菌,且液体微生物肥料中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为2×108个/mL;所述草炭土中添加石膏、石灰和甲醛,且草炭土与石膏的质量比为300:1,草炭土与石灰的质量比为300:1.5,草炭土与甲醛的质量比为300:1.5;②、打水:装料完成后按照打水量为2L/m2~6L/m2打次氯酸钠水溶液;第二天打次氯酸钠水溶液3次,每次打水量为2L/m2,培养料温度为23~24℃;第三天打次氯酸钠水溶液3次,每次打水量为2L/m2,培养料温度为23~24℃;第四天打次氯酸钠水溶液2次,每次2L/m2,培养料温度为25~26℃;第五天按照五天内共计打水量为20L/m2~24L/m2打次氯酸钠水溶液,培养料温度为25~26℃;所述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次氯酸钠浓度为300ppm~450ppm;③、降温:控制菇房空气温度为17℃使培养料温度自然冷却降温至17℃,冷却降温初始时CO2浓度控制为在3000ppm~5000ppm,在降温过程中以速率为300ppm/d~500ppm/d将CO2浓度降低至1200ppm;④、一潮:在培养料温度为17℃、CO2浓度为1200ppm和空气湿度为88%下培养至一潮结束,采收双孢蘑菇;⑤、一次转潮:在培养料温度为17.5~18℃和CO2浓度为1500ppm下进行一次转潮;⑥、二潮:在培养料温度为17℃、CO2浓度为1200ppm和空气湿度为86%下培养至二潮结束,采收双孢蘑菇;⑦、二次转潮:在培养料温度为17.5~18℃和CO2浓度为1500ppm下进行二次转潮;⑧、三潮:在培养料温度为17℃、CO2浓度为1200ppm和空气湿度为84%~85%下培养至三潮结束,采收双孢蘑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三次发酵提高双孢蘑菇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采用地下水或者自来水将发酵工艺回收水池注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未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423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