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船舶余热的船舶柴油机废气洗涤水处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1212599.7 | 申请日: | 202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50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董景明;李帅;钟萧;蒙荣轩;韩志涛;潘新祥;隋卓航;牟光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B01D53/92;B01D53/96;B01D53/50;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鲁保良;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船舶 余热 柴油机 废气 洗涤 水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船舶余热的船舶柴油机废气洗涤水处理装置,包括烟气洗涤模块和废水处理循环再利用模块;所述烟气洗涤模块包括换热单元、洗涤塔、配药箱、计量泵、烟囱、液气分离装置、风机、烟气换热器、两级过滤沉淀柜、电加热器和污水泵;所述废水处理循环再利用模块包括蒸汽喷射器、喷射泵、闪蒸罐、冷凝器、储液罐和离心泵a。本发明利用船舶余热对船舶柴油机废气洗涤水进行处理,既减少了能量消耗,又减少淡水的消耗;本发明处理过程中没有废水排出,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本发明洗涤水经蒸馏净化后可循环使用,且对洗涤液的成分没有影响,不会对船舶柴油机废气处理造成影响;本发明减少了白雾的形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柴油机废气洗涤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船舶余热的船舶柴油机废气洗涤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柴油机废气污染物给人类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保法规日趋严苛。当前船舶废气处理系统主要包含两类,即干式处理系统和湿式洗涤系统。湿式洗涤系统因其良好的净化效果在船舶废气处理中得到普遍应用。湿式洗涤系统分为三种不同模式:第一种海水洗涤废气-开式模式,利用海水的碱性吸收废气中SOx,洗涤后的废水经过处理后排入海中;第二种是淡水洗涤废气-闭式模式,利用添加碱性物质(通常是NaOH)与废气中SOx反应,生成盐类,反应后的洗涤废水经过处理后储存在船上或直接排入大海;在闭式系统中,洗涤水是循环使用的,所以洗涤水中的Na2SO4浓度是逐渐增加的。当Na2SO4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吸收SOx的效率将降低,因此存在需要定时地将部分洗涤水抽出排放,并补充淡水和NaOH溶液的问题。第三种是海水/淡水洗涤废气-混合模式,结合开式模式和闭式模式的优点,根据不同情况以开式模式和闭式模式运行。无论采用上述哪种工作模式,均会产生含有多种污染物的洗涤废水,若直接排到自然水体中将危害原有海洋生态系统。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排放洗涤废水制定了严格地排放标准。目前,国内外主要通过混凝-气浮、旋流分离、膜分离和离心分离等技术对洗涤废水进行净化处理,这些技术都是将洗涤水经过处理后直接排入海洋中。虽然洗涤水经过处理,但仍有一部分颗粒物和污染物不能被去除,洗涤水中的残留化学物质可能对水环境构成危害。此外,高温烟气进入洗涤装置会产生大量白雾(含有酸性的液滴),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设计一种利用船舶余热对船舶废气洗涤水进行处理,既能不改变循环洗涤液的成分,又无废水排出的船舶柴油机废气洗涤水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利用船舶余热的船舶柴油机废气洗涤水处理装置,包括烟气洗涤模块和废水处理循环再利用模块;
所述烟气洗涤模块包括换热单元、洗涤塔、配药箱、计量泵、烟囱、液气分离装置、风机、烟气换热器、两级过滤沉淀柜、电加热器和污水泵;
所述废水处理循环再利用模块包括蒸汽喷射器、喷射泵、闪蒸罐、冷凝器、储液罐和离心泵a;
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三个换热器,三个换热器分别为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和三级换热器,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和三级换热器依次串联;高温烟气管道经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和三级换热器后与洗涤塔连接;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和三级换热器的换热管入口均与离心泵a出口连接,一级换热器、二级换热器和三级换热器的换热管出口分别与蒸汽喷射器b的工作流体入口、蒸汽喷射器a的工作流体入口和蒸汽喷射器a的引射流体入口连接;
所述烟气换热器的入口与蒸汽喷射器a出口连接、出口经离心泵b与配药箱的入口连接,烟气换热器的换热管入口与烟囱上部出口连接、出口与排气管连接;
所述洗涤塔为湿式洗涤塔,上方喷淋入口与计量泵出口连接,出口分别与两级过滤沉淀柜入口和烟囱的入口连接;所述烟囱下部出口与两级过滤沉淀柜的入口连接;
所述液气分离装置安装在烟囱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2125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爆型自限温电伴热带
- 下一篇:一种增强PHC管桩整体受力性能的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