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及其复合导热铰链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94627.7 | 申请日: | 2020-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1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范洪杰;张锋;姜滨;迟小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2B2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郭化雨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设备 及其 复合 导热 铰链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导热铰链,包括转动连接的静铰体与动铰体,所述静铰体包括与设备主体相连的静铰座、设置于所述静铰座表面并沿垂向分布的若干层夹持板,所述动铰体包括与支腿相连的动铰座、设置于所述动铰座表面并沿垂向分布的若干层旋转板,各层所述旋转板可旋转地插设于相邻两层所述夹持板之间的旋转空间内。如此,利用各层旋转板与各层夹持板之间的面与面接触作为设备主体至支腿的热传导路径,利用各层旋转板与各层夹持板的层叠安装结构,大幅提高了热传导路径中静铰体与动铰体之间的热传递接触面积,因此能够提高设备主体与支腿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提高头戴显示设备的整体散热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头戴显示设备,其有益效果如上所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导热铰链。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头戴显示设备已得到广泛使用。
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电子信号,将其与各种输出设备结合使其转化为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的现象。
在头戴式显示设备领域,越来越多的产品已经上市,各种各样的头戴式、眼镜式产品形态不断出现。目前,AR、VR产品越来越轻量化,眼镜形态的AR、VR产品越来越成为市场的主流,眼镜主体的尺寸逐渐被压缩,导致产品可用于自然对流和辐射的有效散热面积越来越小,而为了保证平台的性能,平台的功耗很难降低,对于有效散热面积偏小的产品,使用自然对流和辐射散热会导致机壳表面温度及主板温度过高。
在现有技术中,设备主体与支腿一般通过铰链相连,该铰链是设备的关键组件,不仅具有转动功能,还可用于导热,将设备主体的热量传递至支腿处进行散热。然而,目前常用的铰链结构,其体积尺寸小巧细致,与设备主体或支腿的接触面积较小,仅相当于铰链转轴的侧面面积,导致热传递面积较小,热传导效率较低,同时散热效率也较低。
因此,如何提高设备主体与支腿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提高头戴显示设备的整体散热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导热铰链,能够提高设备主体与支腿之间的热传导效率,提高头戴显示设备的整体散热效率。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头戴显示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导热铰链,包括转动连接的静铰体与动铰体,所述静铰体包括与设备主体相连的静铰座、设置于所述静铰座表面并沿垂向分布的若干层夹持板,所述动铰体包括与支腿相连的动铰座、设置于所述动铰座表面并沿垂向分布的若干层旋转板,各层所述旋转板可旋转地插设于相邻两层所述夹持板之间的旋转空间内。
优选地,还包括沿垂向贯穿各层所述夹持板的旋转轴,各层所述旋转板均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
优选地,各层所述夹持板及各层所述旋转板的悬空端的横截面形状均呈圆弧形。
优选地,所述夹持板在所述静铰座的表面上分布有4~8层,所述旋转板在所述动铰座的表面上分布有3~7层。
优选地,各层所述旋转板与相邻的两层所述夹持板之间的间隙内均填充有导热层和/或润滑层。
优选地,所述导热层及所述润滑层均为石墨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946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