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可分离逃生座舱的新型直升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82273.4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8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黄仕彪;胡钱成;陈泰宇;张宇;蒋泽浩;吴君凌;朱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仕彪 |
主分类号: | B64D25/12 | 分类号: | B64D25/1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张一平 |
地址: | 3150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可分离 逃生 座舱 新型 直升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分离逃生座舱的新型直升机,包括机舱、位于机舱内的座舱,所述座舱与机舱能够分离,所述座舱上设置有降落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实现所述机舱与座舱锁定及解锁的锁定装置;设置在机舱上的气缸活塞杆装置;以及设置在机舱上的储气罐,所述储气罐为气缸活塞杆装置提供动力。本发明设计简单且容易实现,该设计非常适合用于不同吨位的通用航空领域民用直升机、中小型固定翼飞机甚至军用飞机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升机,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分离逃生座舱的新型直升机。
背景技术
直升机广泛应用于作战、救援、运输等领域,直升机结构复杂,飞行员工作强度大,飞行高度低,飞行环境复杂,导致直升机事故率远高于固定翼飞机,特别是武装直升机,因其飞行高度低,在遭遇敌地面火力袭击时,战损率较高。2013年世界范围内直升机损毁事故517起,损失各类直升机537架,导致420死亡。作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直升机型号,黑鹰直升机总产量超过了4500架,截至2020年1月就有高达332架坠毁失事记录。
对比直升机广阔的应用领域和较高的事故率,直升机救生技术却相对滞后,制约直升机危急时刻救生的因素有两点,一是直升机高速旋转的主旋翼,使上部逃生难度大;二是直升机飞行高度低,逃生时间短,无法达到安全开伞高度。通常情况下降落伞完全张开的安全高度约为500米,极限跳伞高度约为200米,然而直升机飞行高度一般较低,尤其是武装直升机,其飞行高度多在100米以下,在如此低的高度实现安全逃生十分困难。
目前直升机普遍采用被动式吸能结构提高其抗坠撞能力,比如加装液压缓冲起落架;使用可变形双层机体结构;改进飞行员座椅来被动吸收能量等等措施,这些被动吸能措施基本能保证乘员95%的存活率的坠毁高度为10多米,如果直升机在几十米甚至数百米高空因故障坠毁时,存活率将迅速下降。另外,俄罗斯卡-50和卡-52采用了K-37弹射座椅,该系统首先引爆主旋翼上的爆炸螺栓,炸飞旋翼,然后,炸掉直升机顶盖,最后启动弹射座椅将飞行员弹射到安全高度开伞降落。爆炸产生的旋翼碎片在150m范围内形成巨大安全威胁;该系统仅适用于俄罗斯产共轴双旋翼机型,适用范围有限。现有技术通过对逃生装置进行改进避免旋翼碎片威胁,如炸开前门等,但对于普通民用直升机而言,引爆爆炸螺栓需要特殊的装置,设计复杂、价格昂贵,实用性差。
如一申请号为CN201210255729.4(公告号为CN103538725A)的中国发明专利《直升机应急逃生系统》披露了由启动模块、舱门定向抛离模块、人-椅固定与分离模块、座椅弹射模块、射伞模块、快速开伞模块、安全防护模块、控制模块组成;所述的启动模块包括启动扳手、自由轮、转轴、钢索,钢索固定于自由轮上,扳起扳手自由轮不动,只有扳起并上拉扳手,钢索才能触发收紧装置,系统进入弹射救生程序;所述的舱门定向抛离模块主要包括微型弹射弹和爆炸螺栓,前门、中门及门柱预设5个爆炸螺栓,门梁预设2个微型弹射弹;所述的人-椅固定与分离模块包括气压式收紧活塞、塔轮、转向滑轮、钢索、拉力传感器、射伞枪底座、剪断钳和钢索,钢索与拉力传感器和背带系统相连,通过拉力传感器确定收紧度控制背带系统运动。该应急逃生系统虽然避免炸飞旋翼,但设计复杂、成本高,对于普通的民用直升机而言实用性差。
目前国外整机降落伞技术比较成熟,已经广泛应用于起飞重量在1至2吨的轻型固定翼飞机、直升机上,但对于起飞重量在3吨以上的中小型直升机,如果用整机降落伞系统(CAPS),就需要使用质量及面积巨大的降落伞,这将会使直升机的负载显著增高,提高了降落伞开伞高度及难度,如何提高中小型直升机救生技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因此,针对现有的直升机逃生机构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设计简单且容易实现的具有可分离逃生座舱的新型直升机。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可分离逃生座舱的新型直升机,包括机舱、位于机舱内的座舱,所述座舱与机舱能够分离,所述座舱上设置有降落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仕彪,未经黄仕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22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