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机多屏交互系统及其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82101.7 | 申请日: | 202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6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烁皓;高洪伟;郑红丽;蔡旭;樊永友;吴明哲;黄慧;公维学;刘昕;瞿子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14 | 分类号: | G06F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范坤坤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机多屏 交互 系统 及其 管理 方法 电子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一机多屏交互系统及其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桥接器、多个串行器和多个屏幕,控制模块通过一个串行器与一个屏幕通信,控制模块还与桥接器电连接,桥接器与剩余的每个串行器电连接,一个串行器与一个屏幕电连接;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将控制指令转换为对应的目标显示指令,确定与目标显示指令所对应的目标屏幕,并将目标显示指令通过串行器发送给目标屏幕;目标屏幕用于在接收到目标显示指令时,根据目标显示指令进行显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系统控制多个屏幕,可实现多屏幕的高效准确运行和有序管理,节省系统资源,降低通信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机多屏交互系统及其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车载娱乐主机的发展,需要多个显示屏来丰富娱乐信息,由主机处理多个显示屏的信息显示与操作处理。
目前存在多主机多屏幕方案,多主机通过以太网连接后,会空出较多主机闲置资源。现有的一机多屏方案中,多采用多个虚拟机方案,多个虚拟机的系统程序会占用较多主机运算资源,并且会增加不同应用间的通信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一机多屏交互系统及其管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车载多屏幕方案,占用主机资源且成本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机多屏交互系统,该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桥接器、多个串行器和多个屏幕,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一个所述串行器与一个所述屏幕通信,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所述桥接器电连接,所述桥接器与剩余的每个所述串行器电连接,一个所述串行器与一个所述屏幕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将所述控制指令转换为对应的目标显示指令,确定与所述目标显示指令所对应的目标屏幕,并将所述目标显示指令通过所述串行器发送给所述目标屏幕;
所述目标屏幕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目标显示指令时,根据所述目标显示指令进行显示。
进一步地,所述屏幕的显示内容包括应用及其窗口,所述目标显示指令包含屏幕标识、应用标识和窗口标识;
所述目标屏幕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目标显示指令时,根据所述目标显示指令中携带的应用标识和窗口标识确定目标应用和目标窗口,并显示所述目标应用和所述目标窗口。
进一步地,所述屏幕包括多个顺序编号的图层,所述目标显示指令中携带的应用标识为所述目标屏幕中目标图层编号。
进一步地,所述一机多屏交互系统集成在车辆内,所述多个屏幕位于所述车辆的不同位置,所述目标显示指令包括所述目标屏幕的坐标;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显示指令中携带的坐标信息确认所述目标屏幕。
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屏幕包括:中控屏幕和多个子屏幕,所述多个串行器包括主串行器和多个子串行器;
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主串行器与所述中控屏幕电连接,所述桥接器通过一个所述子串行器与一个所述子屏幕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串行器设置有HDMI接口,所述多个子串行器设置有LVDS接口,所述主串行器通过所述HDMI接口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中控屏幕电连接,一个所述子串行器通过所述LVDS接口分别所述桥接器和一个所述子屏幕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输入的控制指令包括:操作信息、声音信息和图像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一机多屏交互系统的管理方法,所述一机多屏交互系统包括:控制模块、桥接器、多个串行器和多个屏幕,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一个所述串行器与一个所述屏幕通信,所述控制模块还与所述桥接器电连接,所述桥接器与剩余的每个所述串行器电连接,一个所述串行器与一个所述屏幕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821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