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等离激元吸收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4572.0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143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保清;王志明;余鹏;童鑫;林峰;巫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5/00 | 分类号: | G02B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 代理人: | 冷洁;刘畅 |
地址: | 610054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激元 吸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等离激元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周期性单元,所述周期性单元由下至上依次为基底层(1)、金属薄膜层(2)和金属纳米环(3),所述的金属纳米环(3)的轴向垂直于金属薄膜层(2)表面,并且所述的金属纳米环(3)的周向外围由电介质层(4)包裹,并且所述的金属纳米环(3)的内部区域由电介质层(4)填充,在金属纳米环(3)和电介质层(4)的顶部覆盖有保护层(5),所述的金属纳米环(3)设置有五个,其中一个设置在金属薄膜层(2)的中心区域处,其余四个在其周向环绕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激元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纳米环(3)在金属薄膜层(2)上间隔分布有若干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激元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金属纳米环(3)的内径至少其中一个与其余相同,或者各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激元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金属纳米环(3)的轴向高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等离激元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介质层(4)、保护层(5)分别采用氧化铝、二氧化铪至少其中一种构成,所述电介质层(4)、保护层(5)的材料相同或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等离激元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纳米环(3)与金属薄膜层(2)分别采用金、银和铝其中一种构成,金属纳米环(3)与金属薄膜层(2)的材料相同或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等离激元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层(1)和金属薄膜层(2)为尺寸相同的正方形并重合层叠在一起,所述的基底层(1)、金属薄膜层(2)的边长为900nm,所述金属薄膜层(2)的厚度大于等于100nm,所述金属纳米环(3)的轴向高度大于等于6μm,所述金属纳米环(3)的内径为200~400nm,所述的金属纳米环(3)的壁厚为20nm,所述保护层(5)的厚度为小于100nm。
8.一种用于制作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等离激元吸收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A、在基底层(1)上生长金属薄膜层(2);
B、在所述金属薄膜层(2)沉积一层硅层,然后对硅层进行刻蚀,刻蚀深度至金属薄膜层(2)表面,刻蚀出与预设的金属纳米环(3)内径匹配的硅柱(6);
C、在硅柱(6)的周向表面生长预设厚度的金属纳米环(3);
D、在金属纳米环(3)的外围沉积电介质层(4);
E、刻蚀去除硅柱(6),在金属纳米环(3)的内部区域沉积电介质层(4);
F、在金属纳米环(3)和电介质层(4)的顶部覆盖沉积出保护层(5);
G、封装后得到等离激元吸收器成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先在硅柱(6)的表面沉积一层二氧化硅层(7),所述二氧化硅层(7)的厚度与金属纳米环(3)的预设厚度相同;然后在金属薄膜层(2)上旋涂覆盖聚合物层(8),所述聚合物层(8)包裹住二氧化硅层(7)的周向;然后刻蚀去除二氧化硅层(7),所述聚合物层(8)与硅柱(6)之间构成环形缝隙;在环形缝隙中生长形成金属纳米环(3);使用二氯甲烷去除聚合物层(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457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潜污泵进水口防堵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全装配式方钢管梁柱连接节点及建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