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型循环采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30232.0 | 申请日: | 202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5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廖钦洪;徐泽;杨贵军;杨海滨;李振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D46/04 | 分类号: | A01D46/04 |
代理公司: | 重庆晶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9 | 代理人: | 施永卿 |
地址: | 40216***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型 循环 采茶 机构 | ||
1.一种智能型循环采茶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采茶机构壳体(4),所述采茶机构壳体(4)尾部固定连接集料器(1),所述集料器(1)与所述采茶机构壳体(4)内部通过集料口(9)连通;所述采茶机构壳体(4)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支撑链盘(3),所述支撑链盘(3)固定安装在所述采茶机构壳体(4)内部的底面上,所述支撑链盘(3)外圈设置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链条(10);所述支撑链盘(3)靠近所述集料口(9)的一端设置驱动链盘(2),且所述驱动链盘(2)与所述采茶机构壳体(4)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链盘(2)为圆形齿轮盘,其外圈与所述链条(10)内圈啮合;所述驱动链盘(2)与所述支撑链盘(3)组成椭圆形,所述链条(10)整体为椭圆环形;所述支撑链盘(3)与驱动链盘(2)外圈远离链条(10)的一侧设置导向挡板(6),所述导向挡板(6)为椭圆环形挡板,其底部与所述采茶机构壳体(4)底面固定连接,其顶部高于所述支撑链盘(3)的顶面;所述导向挡板(6)上设置若干折断机构(5),所述折断机构(5)与所述导向挡板(6)滑动连接,所述折断机构(5)包括驱动支架(51)、固定支架(52)、折断片(54)、调节支架(53)以及紧固螺钉(55),所述驱动支架(51)为“L”形支架,其底部与所述链条(10)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支架(52)与所述驱动支架(51)远离所述链条(10)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固定支架(52)平面与所述驱动支架(51)的平面组成钝角,所述固定支架(52)上设置固定孔,所述调节支架(53)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52)的一侧且所述调节支架(53)上对应所述固定孔设置调节孔(531),所述调节支架(53)通过紧固螺钉(55)与调节孔(531)、固定孔之间的连接实现与所述固定支架(52)的定位,所述调节支架(53)下端固定连接折断片(54);所述驱动支架(51)与所述固定支架(52)中部连接位置组成倒置“凹”形槽,所述倒置“凹”形槽卡在所述导向挡板(6)上且与导向挡板(6)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挡板(6)右侧外圈且位于所述折断片(54)下端设置折断锯齿(7),所述折断锯齿(7)由若干倾斜齿(71)组成,所述倾斜齿(71)向靠近集料口(9)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循环采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器(1)远离所述采茶机构壳体(4)的一端连接吸风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循环采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器(1)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集料器(1)面积由靠近到远离集料口(9)逐渐减小,且所述集料器(1)横截面的斜边与所述固定支架(52)的倾斜程度一致,所述集料口(9)为集料器(1)的直角梯形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循环采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茶机构壳体(4)位于所述集料器(1)的一端设置操作手柄(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循环采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孔(531)为两个半圆形与一个长方形组成的长条椭圆形孔,其中,所述半圆形的直径边与所述长方形的短边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型循环采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断片(54)由弹性较好、硬度较低的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文理学院,未经重庆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302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慧教室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收卷装置的皮带张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