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在审
申请号: | 202011121245.1 | 申请日: | 202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67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门鑫 |
主分类号: | F02B63/04 | 分类号: | F02B63/04;F02B75/32;F01L1/26;F01L1/04;F01L1/12;F01L3/20;F01P3/02;F01P7/14;F02F1/18;F02F1/14;B60K6/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汽车发动机 | ||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顶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挤压筒。该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通过液体释放箱、换向降温管、出液控水装置和盛放箱之间的配合,利用液体释放箱与盛放箱之间的高度差,便于液体释放箱向换向降温管的内部流入冷却水,继而利用换向降温管对筒体的内侧进行环绕,便于对筒体的内部进行降温,当换向降温管将筒体内侧的温度吸收后,这时与换向降温管底部固定连接的出液管内部的防护滤水板受热膨胀,继而带动伸缩板向两侧移动,便于对筒体的内部进行持续散热,提高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良好持续降温效果,同时有效降低散热所需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
背景技术
合动力汽车是指车辆驱动系统由两个或多个能同时运转的单个驱动系统联合组成的车辆,车辆的行驶功率依据实际的车辆行驶状态由单个驱动系统单独或共同提供通常所说的混合动力汽车,一般是指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即采用传统的内燃机和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也有的发动机经过改造使用其他替代燃料,例如压缩天然气、丙烷和乙醇燃料等。
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在进行散热时,一般采用防冻液流入发动机再流出来,从而带出发动机所产生的热量,或者通过风扇对其进行吹风,将发动机外侧的温度春吹送至发动机的周围,利用热传递将发动机内侧的温度传递出去,但是现有的通过防冻液进行降温,不仅成本较高,且不断进行水液流动,需要外加驱动装置对其水进行推送,不利于降低改善的成本,且外侧安装的驱动装置不断运转同时会造成温度增加,不利于发动机热量的散失,如果通过风扇,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如夏天,外界的温度依然很高,吹送的风依然是高温风,并不能起到良好降温的效果,且消耗功率较多,不能有效的对能进行利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具备提高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良好持续降温效果,同时有效降低散热所需成本和有效的降低能量的浪费,提高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打火经济性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在进行散热时,一般采用防冻液流入发动机再流出来,从而带出发动机所产生的热量,或者通过风扇对其进行吹风,将发动机外侧的温度春吹送至发动机的周围,利用热传递将发动机内侧的温度传递出去,但是现有的通过防冻液进行降温,不仅成本较高,且不断进行水液流动,需要外加驱动装置对其水进行推送,不利于降低改善的成本,且外侧安装的驱动装置不断运转同时会造成温度增加,不利于发动机热量的散失,如果通过风扇,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如夏天,外界的温度依然很高,吹送的风依然是高温风,并不能起到良好降温的效果,且消耗功率较多,不能有效的对能进行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顶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挤压筒,所述挤压筒的正面活动套接有连动板,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活动套接有不规则齿轮,所述不规则齿轮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挤压筒,所述不规则齿轮的正面的右侧通过转动轮与连动板的底部活动套接,所述箱体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进气做功装置,所述进气做功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进气做功装置以箱体竖直方向的中线为对称轴相互对称,两个所述进气做功装置的顶部活动套接有固定轮,两个所述固定轮和从动轮通过连接带传动连接,所述筒体正面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永磁板Ⅰ,所述筒体正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永磁板Ⅱ,所述永磁板Ⅰ和永磁板Ⅱ竖直方向相互平行,所述挤压筒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导杆。
可选的,所的述导杆位于挤压筒的中部且与永磁板Ⅰ相互垂直,所述筒体的内部且位于永磁板Ⅰ和永磁板Ⅱ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换向降温管,所述箱体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液体释放箱,所述液体释放箱的底部通过通管与换向降温管的顶部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门鑫,未经门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212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