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轴布置的用于增程式混动系统的传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1107132.6 | 申请日: | 2020-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40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飞;洪波昌;张峻;何正模;魏军;王树荣;支峰;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明恒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3 | 分类号: | F16H57/023;F16H57/021;B60K6/547;B60K6/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74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轴 布置 用于 程式 系统 传动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轴布置的用于增程式混动系统的传动结构,它包括:前箱体组件、与所述前箱体组件同轴布置的主箱体组件和后箱体组件;所述前箱体组件包括前箱体、发电机定子、发电机转子、前盖板、前支撑板、输入齿轮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输入二级主动齿轮、输入中间轴、第五轴承、输入二级从动齿轮、第六轴承、轴承压板以及波形弹簧;本发明同轴布置的用于增程式混动系统的传动结构集成度高、便于匹配安装和合箱;使用平行轴式两级减速机构,结构简单、可靠、加工成本低;发动机与发电机耦合,实现增程发电功能;发动机与驱动系统解耦,发动机稳定工作在高效功率点,获得更高的燃油经济性,降低车辆的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合动力车辆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轴布置的用于增程式混动系统的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车辆排放法规的要求,特别是国六排放要求和积分政策环境下,各个主机厂在大力推动多种纯电动汽车。插电式纯电动汽车存在续航里程短以及电池成本较高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增程式混动汽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诞生,通过增程器发电,解决了电动车辆的里程焦虑问题。
增程式混动汽车以电能为车辆直接动力源。在电池电量低于SOC(电池剩余电量)值后,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提供电能驱动车辆。目前市场上增程式混动系统种类单一:发动机与发电机连接,用来发电,驱动电机单独布置。缺点是集成度低;发电机与驱动电机缺少有效的减速装置,选用低速大扭矩电机,成本高;市场上部分合成箱带有湿式离合器和液压阀板,研发成本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同轴布置的用于增程式混动系统的传动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轴布置的用于增程式混动系统的传动结构,它包括:
前箱体组件、与所述前箱体组件同轴布置的主箱体组件和后箱体组件;
所述前箱体组件包括前箱体、发电机定子、发电机转子、前盖板、前支撑板、输入齿轮轴、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第四轴承、输入二级主动齿轮、输入中间轴、第五轴承、输入二级从动齿轮、第六轴承、轴承压板以及波形弹簧;
所述输入齿轮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和第四轴承进行支撑,所述发电机定子间隙固定在所述前箱体中,所述发电机转子通过所述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进行支撑,所述输入二级从动齿轮通过花键固定在所述发电机转子上并对其进行轴向定位,所述输入中间轴两端通过所述第五轴承和第六轴承进行支撑,所述输入二级主动齿轮通过花键装配在所述输入中间轴上并对其进行轴向定位,所述输入二级主动齿轮与所述输入二级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波形弹簧间隙配合在所述第三轴承外圈并通过所述轴承压板进行限位,所述输入齿轮轴上齿轮与所述输入中间轴上齿轮相啮合;
所述主箱体组件包括主箱体、导油环、限位板、压板、第七轴承、驱动电机转子、驱动电机定子以及隔板;
所述驱动电机转子通过两个第七轴承进行支撑,所述隔板与所述主箱体固定,所述主箱体与所述驱动电机定子为间隙配合,所述导油环与所述隔板间隙配合并通过所述压板和所述限位板进行轴向和周向定位;
所述后箱体组件包括后箱体、第八轴承、驱动齿轮、输出中间齿轮轴从动轮、第九轴承、驻车棘轮、输出中间齿轮轴、第十轴承、输出锁紧螺母、输出法兰、第十一轴承、输出齿轮轴、第十二轴承、后隔板以及第十三轴承;
所述输出齿轮轴通过所述第十一轴承和第十二轴承支撑在所述后箱体上,所述后隔板固定在所述后箱体上,所述输出法兰通过花键进行间隙配合并通过所述输出锁紧螺母铆接到输出齿轮轴上,所述输出中间齿轮轴通过所述第九轴承和第十轴承进行支撑,所述驻车棘轮和输出中间齿轮轴从动轮通过花键进行过盈配合,并对第九轴承内圈进行轴向限位,所述驱动齿轮通过第八轴承和第十三轴承进行支撑,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输出中间齿轮轴从动轮相啮合,所述输出中间齿轮轴与所述输出齿轮轴相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明恒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明恒混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1071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过按键调LCD对比度的方法
- 下一篇:基于红外双光摄像机的体温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