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齿啮合式消隙传动机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99093.X | 申请日: | 2020-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8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江;曹伟;林鑫;余昌璐;郭庆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8 | 分类号: | F16H57/08;F16H55/17;F16H57/1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50201 | 代理人: | 郭吉安 |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啮合 式消隙 传动 机构 | ||
一种内齿啮合式消隙传动机构,由输入轴(1)、连接板(2)、扭簧(3)、下齿圈(4)、上齿圈(5)、齿轮(6)、输出轴(7)构成,输入轴(1)与连接板(2)紧固连接,连接板(2)与下齿圈(4)紧固连接;下齿圈(4)与上齿圈(5)通过圆弧缺口和圆弧缺口槽,使两者旋合安装,完成轴向定位;连接板(2)与上齿圈(5)通过扭簧(3)连接,通过旋转上齿圈(5)使其与下齿圈(4)错开数颗齿,并让下齿圈(4)上齿圈(5)的内齿与齿轮(6)啮合,在扭簧(3)簧力的作用下,下齿圈(4)与上齿圈(5)分别与齿轮(6)啮合齿的正面和背面咬合,从而消除传动间隙。本发明解决了齿轮传动消隙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齿啮合式消隙传动机构,属于齿轮传动机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齿轮传动中每对啮合齿是留有齿侧间隙的,主要是用以补偿齿轮由于制造和安装精度公差,以及传动载荷时的弹性变形和由于温度影响的变形,并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润滑油,以改善齿轮表面的润滑状态。但是,齿侧间隙的存在,会产生齿间冲击,影响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尤其是在精密传动中,齿侧间隙不仅影响运动的稳定性,还直接影响运动精度,因此精密传动中会对消除齿侧间隙有严格要求。
在消除齿侧间隙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刚性调整法,如通过偏心套调整法,其结构简单,但是齿轮磨损后其不能自动消除间隙;二是柔性调整法,如通过轴向压簧调整,但是弹簧力度需要调整适当,过松消除不了间隙,过紧则齿轮磨损过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内齿啮合式消隙传动机构,解决齿轮传动消隙的问题。
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内齿啮合式消隙传动机构,由输入轴1、连接板2、扭簧3、下齿圈4、上齿圈5、齿轮6、输出轴7构成;其特征是:输入轴1与连接板2紧固连接;连接板2与下齿圈4紧固连接;下齿圈4一端设有多段式圆弧缺口,上齿圈5一端设有圆弧缺口槽,两者可以通过该设计旋入并轴向定位;连接板2与上齿圈5各设计有一通孔,供安装插入扭簧3的两端;通过旋动上齿圈5,使上齿圈5 和下齿圈4错开数颗齿,然后与齿轮6啮合,在扭簧3的扭力作用下,下齿圈4与上齿圈5分别与齿轮6啮合齿的正面和背面咬合,从而消除传动间隙。
本发明的一种内齿啮合式消隙传动机构具有如下优点:
1)上、下齿圈与齿轮内齿啮齿,在扭簧簧力作用下,消除间隙;
2)上、下齿圈圆弧缺口及圆弧缺口槽的设计,完成轴向定位;
本发明的一种内齿啮合式消隙传动机构,实现并解决了狭窄空间及操作受限条件下,解决齿轮传动消隙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内齿啮合式消隙传动机构纵剖面图
图2为齿轮6安装结构图
图3为连接板2扭簧3下齿圈4上齿圈5安装结构图
图4为连接板2扭簧3下齿圈4上齿圈5安装爆炸图
图5为下齿圈4结构图
图6为上齿圈5结构图
图7为齿轮6结构图上述图中:1、输入轴;2、连接板;3、扭簧;4下齿圈;5、上齿圈;6、齿轮;7输出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一种内齿啮合式消隙传动机构及其工作原理。
实施例
一种内齿啮合式消隙传动机构,由输入轴1、连接板2、扭簧3、下齿圈4、上齿圈5、齿轮6、输出轴7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90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