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分布式机动部署的视频监控与处置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095931.6 | 申请日: | 2020-10-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22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7/14;H04N7/18;B64F1/00;B64C39/02;B64D27/24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11024 | 代理人: | 张国虹 |
| 地址: | 1008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 分布式 机动 部署 视频 监控 处置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分布式机动部署的视频监控与处置方法及其系统,包括架空停泊平台、空基监视处置系统、后端控制台,所述的架空停泊平台固定在电线杆、灯杆或其他架高的柱状物上,为空基监视处置系统提供停泊、充电和信息传输保障;所述的空基监视处置系统通过电动无人机携带摄像头、扬声器、麦克风等设备按后端控制台指令执行固定/机动跟踪、监视、摄录像、现场处置等任务。系统适于广域分布式、无人网格化部署,可实现更大范围覆盖;架空停泊平台为空基监视处置系统就近充电,无返航里程制约使得控制区域半径大幅增加;较之人工出警或远程放飞无人机处置具有抵达时间短、效率高等优势,将大幅减轻警员工作强度,及时取证并防范化解危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分布式机动部署的视频监控与处置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通过在电缆杆、灯杆及建筑物上安装摄像头,对固定区域实时监控、信息记录,综合图像采集、传输以及后台自动化识别、比对、联网应用,获取案件侦破线索、证据链,有效提升了刑事案件侦破率,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震慑罪犯,预防、惩治犯罪的作用。此外,公路、卡口上也安装了大量用于交通违章、交通状况监控的摄像头,为交通状况监控,违章过程取证提供了较为有效手段。但此类视频监控系统在使用中亦暴露出一些亟待改进提升的问题:一是观察点固定,只能覆盖固定区域范围;二是无法抵近监视,图像的清晰度随距离增大而变差;三是往往存在视频记录盲区,视场内出现遮挡就可能丢失有价值信息;四是无法用于追踪,被监视的目标局限在摄像头有效作用空间范围内;五是只能记录图像信息事后分析、处理,不能实时现场处置、预防刑事犯罪和调解民事纠纷。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通过科技手段实现以机器换人力、提高效率的需求日益迫切。例如高速上出现责任不容易界定的交通事故,交警从驻地赶至事发地点进行处置耗时长,且占用大量警力资源,迫切需要有创新的装备手段予以解决。有方案通过无人机携带摄像头、双向通话设备来尝试解决上述问题,但受无人机续航里程、遥控距离等制约,覆盖范围极为有限,无法快速到达远距离事发现场进行实时现场处置,并且每架无人机都要有专人维护、充电/补充燃料、保障和控制,占用的人力资源较多,不适合大范围广域部署,也难以满足以机器换人力的需求,实际推广应用价值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分布式机动部署的视频监控与处置方法,兼顾固定区域与周边区域追踪监视、无盲区监控、取证,通过分布式流动部署,实现大区域覆盖及快速抵达事发现场;通过架空停泊平台充电,解决电动无人机续航能力限制;通过接力制导,突破传统单站遥控距离限制,有效担负实时、现场事故及案件处置,减少出警时间及出警人力资源需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分布式机动部署的视频监控与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首先,提供一架空停泊平台、空基监视处置系统、后端控制台,将所述架空停泊平台固定在电线杆、灯杆或其他架高的柱状物上,所述空基监视处置系统停泊在架空停泊平台上,所述后端控制台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所述架空停泊平台进行双向通信;
然后,所述后端控制台通过所述架空停泊平台无线中继控制所述空基监视处置系统升空赴目的地点执行移动追踪、案件处置、交通违章处置任务,所述空基监视处置系统按照后端控制台指令飞行、调整云台姿态角度,带动摄像及对讲系统录取指定方向上的视频、播放音频并将录取视频经架空停泊平台中继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回所述后端控制台;
最后,任务执行完毕后,空基监视处置系统依据后端控制台指令就近寻找空置的架空停泊平台并停泊、固定于其上,所述架空停泊平台建立与空基监视处置系统的有线双向通信并向其充电,所述的空基监视处置系统在此时担负固定区域监控任务。
进一步地,所述后端控制台通过所述架空停泊平台无线中继控制所述空基监视处置系统升空赴目的地点执行移动追踪、案件处置、交通违章处置任务,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959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岛礁快速抢修混凝土
- 下一篇:印刷线路板、封装基板和车机主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