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用于制作显示面板的掩膜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9875.0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119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晓;金南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C1/00 | 分类号: | B41C1/00;H10K71/13;H10K59/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王媛媛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面板 制作方法 用于 制作 掩膜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用于制作显示面板的掩膜板,掩膜板包括:多个通孔以及凹槽;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包括:提供形成有阳极和像素界定层的基板;将掩膜板对位放置到像素界定层上,向凹槽中注入与功能层的打印溶液相同的溶剂;再向阳极区域喷墨打印功能层的溶液;去除掩膜板,对基板烘干形成功能层。向凹槽注入与功能层的打印溶液相同的溶剂,可保证墨滴表面的蒸气压相同,液滴中间位置和边缘位置的溶剂挥发速率相同,避免了墨滴中溶质随着毛细流动而迁移到墨滴边缘位置,提高了喷墨打印薄膜的均一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印刷显示面板器件的发光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用于制作显示面板的掩膜板。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显示装置具有自发光、反应快、视角广、亮度高、色彩艳、轻薄等优点,成为显示领域的研究重点。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蒸镀工艺制作OLED显示面板,然而为了降低成本,也可采用喷墨打印技术来制备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有机功能层。
喷墨打印技术工艺简单,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是实现低成本、大面积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理想技术。但喷墨打印墨滴在挥发过程挥发速率不一致,导致溶质在墨滴中心的厚度比边缘处的厚度薄,这显著降低了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器件功能薄膜的均匀性。薄膜的不均一性极大地降低了器件的发光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掩膜板制作显示面板的方法为:提供一形成有阳极和像素界定层的基板;将预先制作的掩膜板放置到像素界定层上,掩膜板包括多个通孔和凹槽,所述通孔与像素单元相对应;先向掩膜板的凹槽中注入与待打印的功能层的打印溶液相同的溶剂;再向像素界定层暴露出的阳极区域喷墨打印功能层的溶液;最后去除掩膜板,对基板进行烘干形成功能层。向凹槽注入与待打印的功能层的打印溶液相同的溶剂,当喷墨打印功能层时,可以保证墨滴表面的蒸气压相同,液滴中间位置和边缘位置的溶剂挥发速率相同,进而减弱了边缘位置较快的挥发速率导致墨滴产生了向外的毛细流动现象,避免了墨滴中溶质随着毛细流动而迁移到墨滴边缘位置,造成的边缘位置的溶质比中心位置要多的“咖啡环”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喷墨打印薄膜的均一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印刷显示面板器件的发光性能。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功能层为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向凹槽中注入的溶剂包括水、丙酮、氯苯以及二氯苯。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采用喷墨打印法依次制作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发光层;之后采用蒸镀法依次制作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喷墨打印空穴注入层的方法为:提供一形成有阳极和像素界定层的基板;对形成有阳极的基板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污垢;预处理之后将掩膜板放置到像素界定层上;将掩膜板与显示面板进行对位,使掩膜板的通孔与像素界定层暴露出的阳极区域相对应;向掩膜板的凹槽中注入空穴注入层的打印溶液对应的溶剂;再向像素界定层暴露出的像素区域中的阳极上喷墨打印空穴注入层的打印溶液;喷墨打印完成后,去除掩膜板,对基板进行烘干形成空穴注入层。
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喷墨打印空穴传输层的方法为:对形成有空穴注入层的基板进行清洗,去除表面污垢;预处理之后将掩膜板放置到像素界定层上;将掩膜板与显示面板进行对位,使掩膜板的通孔与像素界定层暴露出的空穴注入层区域相对应;向掩膜板的凹槽中注入空穴传输层的打印溶液对应的溶剂;再向像素界定层暴露出的像素区域中的空穴注入层上喷墨打印空穴传输层的打印溶液;喷墨打印完成后,去除掩膜板,对基板进行烘干形成空穴传输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98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