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57797.0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44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杨保新;王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盛辉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8884 | 分类号: | A61K36/8884;A61K9/70;A61P29/00;A61P9/14;A61K35/12 |
代理公司: | 常州唯思百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5 | 代理人: | 李超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膏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贴膏剂,由以下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八角莲10‑14;艾草6‑13;天南星4‑7、陈皮5‑9、甘草9‑16;川黄柏7‑12;五加皮9‑14;藏红花8‑13;两头乌6‑15;油松节11‑17;蓖麻子7‑13;连翘9‑12;白芷10‑15;川芎8‑14;威灵仙11‑15;三七10‑12;增粘剂15‑18和抗氧剂0.1‑0.2。本发明用于肌表薄贴,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活血化淤、通经走络、祛风散寒等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药物研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膏药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早在久远的年代,我国医学家就有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 。
目前中药膏贴大多采用橡皮膏,但橡胶膏中使用的基质主要为天然橡胶,此类橡胶膏易发生剥离反应、过敏反应、刺激反应等不良反应,适宜人群的受到限制。
对橡胶膏各单项组份的致敏试验表明:天然橡胶、松香是较强致敏原,特别是天然橡胶中的蛋白质是过敏的主要成分。
目前市场上的膏药贴在对疾病的治疗上有一定疗效,但在使用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透气性不好,皮肤易出现丘疹、水疱、瘙痒、不适现象。二是杀菌效果不佳,时间较长容易产生细菌。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益气活血、使用方便、药效确切、治疗效果好的中药贴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药贴膏剂,由以下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八角莲10-14;艾草6-13;天南星4-7、陈皮5-9、甘草9-16;川黄柏7-12;五加皮9-14;藏红花8-13;两头乌6-15;油松节11-17;蓖麻子7-13;连翘9-12;白芷10-15;川芎8-14;威灵仙11-15;三七10-12;增粘剂15-18和抗氧剂0.1-0.2。
一种中药贴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中药贴膏基质和药物层;所述中药贴膏基质上具有药物层,经制浆、涂布、干燥、切片制得;所述制浆具体为:步骤(1)将八角莲、艾草、天南星、白芷、连翘磨成粉剂经筛子筛选后放入砂锅进行混合拌匀;步骤(2)将川黄柏、五加皮、川芎、威灵仙、三七加浓度为80%的乙醇和水静置、沉淀,用消毒多层纱布过滤3次,加热回流提取,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1.2的浓缩膏;步骤(3)将藏红花、两头乌、油松节水蒸汽蒸馏提取挥发油;(4)将蓖麻子捣成泥,与步骤(1)处理后的药材细粉一同加入步骤(2)中所得的浓缩膏内,边搅拌编加入辅料、透皮吸收促进剂、熔融的增粘剂和抗氧剂,混合均匀;所述涂布为将步骤(4)所得的药膏涂抹于中药贴膏基质上并覆盖离型膜。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中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2.5-4。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干燥温度为50-60℃,干燥时间为55-65min。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辅料为陈皮、甘草。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涂布具体为将药物呈波浪条状涂布,药物之间留有间隙。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增粘剂为萜烯树脂,低分子量聚异丁烯、中分子量聚异丁烯、高分子量聚异丁烯或石油树脂。
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抗氧剂为BHT264或抗氧剂1010。
一种中药贴膏剂在制备治疗跌打损伤、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中的应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盛辉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盛辉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77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