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公路路面雷达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52840.4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415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万永伦;邓志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瑞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G01S13/50;G01S13/60;G01S13/91;G01S13/92;G01S7/03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叶斌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公路 路面 雷达 检测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路面雷达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涉及交通雷达技术领域,系统包括第一毫米波电扫天线、第一射频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对外通信接口与上位机;方法包括:S1,第一毫米波电扫天线持续扫描,覆盖不同宽度的高速公路路面,在扫描过程中持续发射电磁波信号,接收道路上车辆或抛洒物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S2,回波信号在第一射频单元中转换为中频信号后,送至第一信号处理单元;S3,第一信号处理单元对中频信号进行采样、信号处理,得到目标的原始测量数据,S4,数据处理单元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得到车辆或抛洒物目标的测量结果;S5,将车辆或抛洒物目标的测量结果通过第一对外通信接口传输给上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雷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速公路路面雷达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我国车辆将实现辅助驾驶或无人驾驶,而高速公路路面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高速公路路面状况复杂,涉及不同车道数量,通行车辆数量也逐年增多,道路拥堵是常见现象,抛洒物在时间和空间也具有不确定性,而目前常规的视频传感器受天气影响较大,无法实现这种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速公路路面雷达检测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高速公路路面雷达检测系统,包括第一毫米波电扫天线、第一射频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对外通信接口与上位机;
所述第一毫米波电扫天线与第一射频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射频单元与信号处理单元连接,所述信号处理单元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连接,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与所述对外通信接口连接;所述对外通信接口与所述上位机连接;
所述第一毫米波电扫天线用于持续发射电磁波信号,接收道路上车辆或抛洒物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
所述第一射频单元用于将回波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发送至信号处理单元;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用于进行采样、信号处理,得到目标的原始测量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就得到车辆或抛洒物目标的距离、速度和角度测量结果;
所述对外通信接口用于将车辆或抛洒物目标的距离、速度和角度测量结果传输给上位机。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毫米波电扫天线与第二射频单元;
所述第二毫米波电扫天线与第二射频单元连接,所述第二射频单元与信号处理单元连接;
所述第二毫米波电扫天线用于持续发射电磁波信号,接收道路上车辆或抛洒物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
所述第二射频单元用于将回波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发送至信号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毫米波电扫天线从高速公路应急车道持续扫描到快速车道,再进行反向电子扫描;所述第二毫米波电扫天线从快速车道持续扫描到高速功率应急车道,再进行反向电子扫描。
优选的,所述第一毫米波电扫天线与第二毫米波电扫天线的功率均为77GHZ。
一种高速公路路面雷达检测系统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第一毫米波电扫天线持续扫描,覆盖不同宽度的高速公路路面,在扫描过程中持续发射电磁波信号,接收道路上车辆或抛洒物目标反射的回波信号,并将回波信号发送给第一射频单元;
S2,回波信号在第一射频单元中转换为中频信号后,送至第一信号处理单元;
S3,第一信号处理单元对中频信号进行采样、信号处理,得到目标的原始测量数据,并将原始测量数据发送给数据处理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瑞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瑞达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528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