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水雾流动控温控湿的茶叶发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45747.0 | 申请日: | 202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061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关柱;罗亚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4 | 分类号: | C12M1/04;C12M1/00;A23F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达恒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99 | 代理人: | 杨青 |
地址: | 650201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水雾 流动 温控 茶叶 发酵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雾流动控温控湿的茶叶发酵装置,属于茶叶发酵技术领域,包括支架、水雾排出管、加热水箱、气水分离装置、发酵罐、水雾吸收管、水雾吸嘴、透气框、气体加热器、雾化喷嘴、水雾风机、水泵、水加热器;本发明将将需要发酵的茶叶装到透气框内,利用水雾风机向发酵舱内喷入具有一定温度的水雾,利用具有一定温度的水雾流动使茶叶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内发酵,以发酵出理想品质的茶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发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利用水雾流动控温控湿的茶叶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发酵时,现有发酵方法主要采取“渥堆”发酵。将一定数量茶叶堆在屋内,对茶叶堆进行喷水(俗称潮水),含有一定水分的茶叶发酵过程中,堆内部分有机物质分解产生的热量集聚,增加“渥堆”发酵茶叶堆内温度,温度增加到50℃左右时,茶叶自身在自然界生长时携带的大量有益菌种(或人工添加菌种)繁殖生长,促进茶叶发酵。如果温度过低,诸如仅有40℃,则部分有害菌种会大量繁殖,发酵出来的茶叶品质不好,口感差,人喝后对身体也不好。如果温度过高,诸如达到60℃,虽然不利于有害菌种繁殖,但茶叶发酵后会碳化(俗称茶水有火烧味),且发酵出来的茶叶对身体有益物质留存较少。
为减小上述问题造成的不利影响,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通常7-10天)对发酵“渥堆”进行翻堆,即将“渥堆”堆内部(温度较高)茶叶翻出来,将“渥堆”外围(温度较低)茶叶翻进去;然后,再次进行潮水,提供有机质分解需要的水分。这些措施适当提高了“渥堆”发酵茶叶品质,但并没有根本性解决问题,还受当地气温、自然空气湿度等影响,且人工翻堆极不卫生,翻堆不及时或局部区域湿度过高,容易形成板结(俗称老茶头)。另外,“渥堆”质量低于7吨时,受发酵堆自然散热影响,发酵堆中间区域温度升不起来,无法进行有效发酵。由于试验测试所需发酵堆不能低于7吨茶,一次试验用茶叶成本极高(使用30元/kg茶叶,一次试验将消耗21万元茶叶),这导致进行茶叶发酵(为固态发酵)的研究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水雾流动控温控湿的茶叶发酵装置,将需要发酵的茶叶装到透气框内,利用水雾风机向发酵舱内喷入具有一定温度的水雾,利用具有一定温度的水雾流动使茶叶保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内发酵,以发酵出理想品质的茶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水雾流动控温控湿的茶叶发酵装置包括支架2、气体排出管9、加热水箱10、气水分离装置11、发酵罐19、水雾吸收管24、水雾吸嘴25、透气框28、气体加热器37、雾化喷嘴40、水雾风机41、水泵42、水加热器46;所述的发酵罐19固定安装在支架2的顶部,发酵罐19的中部内腔中设置有发酵舱,用于盛装茶叶的透气框28安装在发酵舱内,发酵舱的后侧壁上开设有一个通孔,该通孔处设置有气体加热器37,发酵罐19的后侧独立于发酵舱的空腔内安装有加热水箱10,加热水箱10中安装有水加热器46,气水分离装置11安装在加热水箱10上,气水分离装置11的水雾排出口通过气体排出管9与水泵42的进口连接,水泵42的进口还通过管道与加热水箱10连接,水泵42的出口处设置雾化喷嘴40,雾化喷嘴40与水雾风机41的进口连接,水雾风机41的出口与气体加热器37的进口连接,气体加热器37的出口与发酵舱的内腔连通;发酵舱的前侧设置有与水雾吸嘴25连接的通孔,水雾吸嘴25通过水雾吸收管24与气水分离装置11水雾进口连接,所述的透气框28包括透气框框体203、透气罩205、连接座206、螺栓208,所述的透气框框体203的内腔底部开设有进气孔215,进气孔215处透气框框体203上设置有连接座206,透气罩205通过螺栓208固定安装在连接座206上,进气孔215与透气罩205的内腔连通,透气罩205的侧壁上开设有透气孔220。
进一步,所述的发酵罐19内设置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发酵舱,相邻两个发酵舱之间的通气孔上下交错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57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模组堆叠结构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滴喷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