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试验车的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信号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045283.3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88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胜;杨勇;周亚棱;关静;张衡;邓波;欧阳;王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路宁 |
地址: | 4011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试验 加速 踏板 制动 信号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试验车的加速和制动踏板信号控制装置及其方法,其中,控制装置包括上位机、踏板控制单元、加速踏板控制机构和制动踏板控制机构;所述上位机CAN总线信号收发端连接踏板控制单元CAN总线信号收发端,踏板控制单元加速踏板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加速踏板控制机构控制信号输入端,踏板控制单元制动踏板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制动踏板控制机构控制信号输入端,踏板控制单元电源输入端连接蓄电池电源输出端。解决了试验车动态测试试验中,踏板控制精度不易掌控的问题,提升了相关试验测试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试验车驾驶测试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试验车的加速踏板和制动踏板信号控制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测试,包括对标车型测试和在研车型测试,是汽车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测试过程的高效性,对新车型的开发十分重要。比如在对标车型分析时,为了获得对标车型的相关性能,一般采用设计复杂的试验矩阵,通过试验测试并分析试验数据以获得想要的信息,比如驱动控制策略测试,制动控制策略测试,单踏板特性测试和制动距离测试等。
在汽车动态测试过程中,通常是由经验丰富的驾驶员来操控车辆,以确保在测试过程安全的前提下,还能尽量高效的完成测试任务。但是测试人员依靠经验用脚控制踏板开度仍然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当试验要求“控制踏板至某一开度,并稳定一定时间”时,很难保证踏板开度值的精度和稳定性;2、当试验要求“以不同的速度控制踏板开度时”,很难保证踏板开度变化快慢的一致性;3、制动距离试验时,通常使用的“机械限位”方式,在制动距离不够时,不能紧急制动,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用于试验车的加速和制动踏板信号控制装置及其方法,以解决试验车动态测试的现有问题,并提升试验测试效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试验车的加速和制动踏板信号控制装置,包括上位机、踏板控制单元、加速踏板控制机构和制动踏板控制机构;所述上位机CAN总线信号收发端连接踏板控制单元CAN总线信号收发端,踏板控制单元加速踏板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加速踏板控制机构控制信号输入端,踏板控制单元制动踏板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制动踏板控制机构控制信号输入端,踏板控制单元电源输入端连接蓄电池电源输出端。
上述方案中:加速踏板控制机构包括信号切换开关,所述信号切换开关为双掷开关,所述信号切换开关的公共端连接整车控制系统的油门信号输入端,所述信号切换开关的第一活动端连接踏板控制单元油门模拟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切换开关的第二活动端连接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当全程使用人工踩踏踏板控制汽车加速时,将信号切换开关切换至整车控制信号的油门信号输入端与加速踏板油门原始信号输出端连接;当全程使用自动加速踏板控制汽车加速时,将信号切换开关切换至整车控制系统的油门信号输入端与踏板控制单元油门模拟信号输出端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制动踏板控制机构包括电机控制器、卷收电机和拉绳,所述卷收电机安装在制动踏板的斜下方,所述拉绳的一端固定在卷收电机的输出端上,所述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制动踏板上,所述踏板控制单元制动踏板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信号输入端,所述电机控制器驱动信号输出端连接卷收电机驱动信号输入端;所述电机控制器电源输入端连接直流稳压电源电源输出端。
上述方案中:所述拉绳固定在制动踏板的脚踏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试验车的加速和制动踏板信号控制方法,包括上述方案中的一种用于试验车的加速和制动踏板信号控制装置,还包括:
S1:启动,并选择进行加速踏板控制或制动踏板控制,若要进行加速踏板控制,则执行S2,若要进行制动踏板控制,则执行S5;
S2:选择加速踏板控制方式为人工或自动,若采用人工方式控制加速踏板则执行S3;若采用自动方式控制加速踏板则执行S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452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监督模型的刀具磨损监测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耐久加强型小位移量桥梁伸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