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处理的复合材料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31374.1 | 申请日: | 2020-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3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晴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晴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28;B01J20/30;C02F1/28;C12P19/04;C12R1/02;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中 重金属 离子 处理 复合材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处理的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以锦纶纤维和硫改性竹纤维为原料,先混纺成纤维网,然后利用三乙烯二胺对纤维网进行氨基改性,得到改性纤维网,最后将改性纤维网置于细菌纤维素发酵培养基中,接种木醋杆菌,发酵,后处理,得到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材料,适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去除。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2010280516.1,申请日为2020年4月10日,发明名称为“一种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处理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处理的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伴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也急剧增加,水中重金属积累加剧,重金属污染严重,特别是采矿、电镀、冶金、制药、化工、印染、造纸等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大量废水,含有汞、银、镉、铜、铅、镍、锌等重金属元素。重金属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通过地下水循环和土壤迁移,造成人类饮用水和食物的污染,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命安全。当重金属被生物体吸附时,除了以单个离子的形式存在,还可能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羧酸以及磷酸等结合,形成有机酸盐、无机酸盐和螯合物,重金属随着与生物体的结合对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倘若重金属污染处理不妥,就会很容易造成砷污染、镉污染、铅污染等对生态环境影响重大的重金属污染事故。
重金属在自然界中一般不易消失,不能分解破坏,只能转变其物化形态和转移其存在位置,比如被水中悬浮颗粒所吸附而沉淀于水底的沉积层中,长期污染水体。因此对重金属污水的处理刻不容缓。
重金属废水通常酸度大,重金属离子种类复杂,并以多种价态和形态存在,处理难度极大。重金属废水中的重金属不能分解破坏,只能转移其存在位置和转变其物化形态。目前常用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膜技术、离子交换法、浓缩、萃取和生物法等,这些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各自具备有优点,但也不同程度存在不足。比如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化学沉淀法,其使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进行水处理,其生产过程本身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在治理重金属离子废水时所产生的含重金属的沉降物不稳定,容易溶解造成二次污染。
吸附法由于具有吸附材料来源广泛,吸附容量大,吸附速度快,去除效率高,操作简便,可重复再生回收利用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目前市售的吸附剂稳定性不好,且吸附量不足,应用于重金属废液处理时用量大,治理成本较高。
专利CN105692771B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水处理材料,利用盐酸改性海泡石、吡啶季铵盐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沸石粉、改性凹凸棒土、纤维素黄原酸酯、甲壳胺、交联羧甲基淀粉、羟丙基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硫酸铁、石灰粉、活性炭粉等作为原料制成,简单堆砌了一些现有的多孔材料,协同作用有限,最大吸附量有限,且处理耗时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材料,适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多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去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材料,先将锦纶纤维与硫改性竹纤维按照质量比1:4~6混纺成纤维网,然后利用三乙烯二胺对纤维网进行氨基改性,得到改性纤维网,最后将改性纤维网置于细菌纤维素发酵培养基中,接种木醋杆菌,发酵,后处理,即得所述的一种废水处理用复合材料;其中,所述硫改性竹纤维是将竹纤维利用3~4mol/L的亚硫酸铵溶液实现硫改性。
优选的,纤维网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锦纶纤维进行1~2次开松,然后与硫改性竹纤维进行混合,混合后再开松2~3次,最后进行梳理、铺网,即得所述纤维网。
进一步优选的,梳理的工艺条件为:喂入速度0.6~0.8m/分钟,锡林1300~1400m/分钟,上道夫18~22m/分钟,上输网帘12~15m/分钟,下输网帘18~20m/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晴,未经朱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313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