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8431.2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91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叶锐;简帅;张路;卢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30;C02F1/28;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3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附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吸附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吸附材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木质素30‑40份、水滑石10‑20份、二乙烯三胺60‑80份、二氧化锰5‑10份、碳酸氢钠1‑3份、接枝剂1‑3份与去离子水100‑200份;本发明吸附材料有效的吸附处理重金属离子,去除率高,满足市场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附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镉(Cd)、铬(Cr)、铅(Pb)、铜(Cu)、汞(Hg)、砷(As)等重金属离子对人体具有强烈的毒害作用,甚至可致癌、致畸、致突变。中国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污染事件频发。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有效工艺主要有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电解法等。然而,上述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均存在不足之处,如化学沉淀法处理过程会产生大量含重金属污泥,难以处置;电解法不适用于处理含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且电解法耗电量大,处理成本高;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法受水中杂质、处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且后期的维护成本较高。
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节能、吸附剂可再生循环利用、环保等优点,因而在含重金属废水的处理及重金属回收利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现在采用单一功能的活性炭对重金属离子吸附处理,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更进一步拓宽了吸附法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吸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吸附材料,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木质素30-40份、水滑石10-20份、二乙烯三胺60-80份、二氧化锰5-10份、碳酸氢钠1-3份、接枝剂1-3份与去离子水100-200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接枝剂为硝酸铈铵或丁二酸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称取如下重量份原料:木质素30-40份、水滑石10-20份、二乙烯三胺60-80份、二氧化锰5-10份、碳酸氢钠1-3份、接枝剂1-3份与去离子水100-200份,备用;
B、将水滑石至于加热炉中,并升温至600-700℃,保温2-3h,冷却后与二氧化锰进行超声分散,得到混合物;
C、将木质素、二乙烯三胺与去离子水搅拌混匀,再加入接枝剂混匀,然后在温度为40-50℃,pH至为6-7条件下,反应1-2h,得到接枝共聚物;
D、将步骤B得到的混合物与步骤C得到接枝共聚物混匀,在温度为90-100℃与搅拌的条件下,缓慢加入碳酸氢钠为止,最后得到吸附材料,
进一步,在步骤B中,所述升温速率为5-8℃/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产品通过高温活化改性水滑石,使水滑石的层间距增加,提高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此外二氧化锰穿插于水滑石的层间中,提高了水滑石的稳定性以及对重金属离子的螯合并避免重金属离子游离,同时木质素与二乙烯三胺形成的接枝共聚物不仅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螯合作用,而且还包覆水滑石,使水滑石避免被污水侵蚀以及避免吸附后的重金属离子游离,提高使用寿命,碳酸氢钠穿插于接枝共聚物中,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溢出至外界,使接枝共聚物产生微孔道弯曲结构,提高了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以及稳定性,同时也避免了接枝共聚物对水滑石形成完成封闭结构,本发明吸附材料有效的吸附处理重金属离子,去除率高,满足市场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玉龙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84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