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尘和减震功能的电子制造打孔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14129.X | 申请日: | 2020-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76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嘉玲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B47/20;B23Q3/06;B23Q11/00;B23Q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防尘 减震 功能 电子 制造 打孔 设备 | ||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具有防尘和减震功能的电子制造打孔设备,包括底座、横梁、减震机构、固定机构和防尘机构,减震机构包括支撑杆、橡胶球、第一连接杆、滑块、圆杆、弹簧和挡板,固定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杆和夹板,防尘机构包括打孔组件和防尘组件,该具有防尘和减震功能的电子制造打孔设备,通过减震机构里面的弹簧的回复力以及橡胶球的形变回复力可以对电机产生的晃动压力实现减缓,减小打孔设备的晃动程度,从而提高打孔的精确度,通过防尘机构的夹块可以在钻头不使用的情况下对钻头实现隔绝空气的保护,避免空气中的杂质附着到钻头上,降低打孔成功率,同时在使用的时候两块夹块又可以分散开,不影响钻头工作,十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尘和减震功能的电子制造打孔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制造过程中是有需要对电子板进行打孔,这种情况下的孔要求比较小,精确度要高,然而打孔过程中确实非常容易被很多细微的因素干扰,比较电机本身产生的震动,会使得打孔设备上下震动,在打孔的时候,很多时候会因为设备不稳定,晃动幅度大使得打出来的孔精确度不高,同时打孔设备的钻头长时间放置会附着比较多的杂质,使得打孔的时候,钻头直径变大,打出来的孔的直径也比预计的大,后续无法使用,提高打孔成本。
发明创造内容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防尘和减震功能的电子制造打孔设备。
本发明创造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尘和减震功能的电子制造打孔设备,包括底座、横梁、减震机构、固定机构和防尘机构,所述底座水平设置,所述横梁水平设置在底座的上方,所述减震机构有两个,两个减震机构分别设置在横梁的两侧,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固定机构位于两个减震机构之间,所述防尘机构设置在底座和横梁之间;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支撑杆、橡胶球、第一连接杆、滑块、圆杆、弹簧和挡板,所述挡板竖向设置在底座的一端上,所述支撑杆竖向设置在横梁的一侧,所述支撑杆位于横梁下方,所述圆杆水平设置在挡板的一侧上,所述滑块套设在圆杆远离挡板的一端上,所述滑块与圆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底座抵靠,所述滑块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圆杆上,所述弹簧位于滑块和挡板之间,所述橡胶球设置在支撑杆远离横梁的一端上,所述橡胶球位于底座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在滑块和支撑杆一侧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滑块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杆的一侧铰接;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杆和夹板,所述夹板有两块,两块夹板均竖向设置在底座上,两块夹板均位于两根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在夹板和支撑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侧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夹板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侧铰接;
所述防尘机构包括打孔组件和防尘组件,所述打孔组件包括电机、转轴和钻头,所述电机竖向朝下设置在横梁上,所述转轴安装在电机上,所述钻头设置在转轴远离电机的一端上,所述防尘组件有两个,两个防尘组件分别设置在转轴的两侧,所述防尘组件包括第一齿条、滚动杆、限位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二齿条、滑杆和夹块,所述第一齿条竖向设置在支撑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侧上,所述第一齿条位于第二连接杆上方,所述滚动杆水平设置在横梁下方,所述滚动杆与横梁垂直,所述限位杆有两根,两根限位杆分别套设在滚动杆的两端上,两根限位杆分别与滚动杆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远离滚动杆的一端与横梁连接,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套设在滚动杆上,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分别与滚动杆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所述滑杆竖向设置在横梁上,所述滑杆位于横梁下方,所述滑杆与横梁滑动连接,所述夹块设置在滑杆远离横梁的一端上,两块夹块正对设置,两块夹块抵靠,所述第二齿条水平设置在滑杆远离转轴的一侧上,所述第二齿条位于第二齿轮上方,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
所述横梁上设有摇杆,所述摇杆上设有压板。
为了精确控制转速,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
为了防止打滑,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上均涂有润滑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嘉玲,未经陈嘉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141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