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直冷系统、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2011001496.6 | 申请日: | 202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0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王镇锐;何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35;H01M10/6552;H01M10/6563;H01M10/6564;H01M10/6569;B60L58/26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徐文城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动力电池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直冷系统、汽车,包括压缩机、冷凝机构、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电池直冷换热器、车内蒸发器、中间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机构、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车内蒸发器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构成第一冷却管道回路;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机构、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电池直冷换热器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构成第二冷却管道回路;其中,所述中间换热器内部设置有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所述第一换热管道为连接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电池直冷换热器的管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道为连接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电池直冷换热器的管道的一部分。本发明能够提高了电池直冷换热器的温度均匀性,有利提高电池能效,且提升汽车动力电池冷却系统的COP值,节约能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动力电池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动 力电池直冷系统、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对动力电池动力性能,安全性和使用寿 命等要求的提升,动力电池系统迫切需要一种高效的电池管理系统, 以满足电池对散热、温度边界的要求。
目前普遍应用的是图1所示的汽车电池冷却系统,该系统主要 包含三大部分:①包括压缩机11、冷凝器12、冷却风扇13、膨胀 阀14以及车内蒸发器17的汽车空调系统;②用于作电池散热用的 电池直冷换热器16;以及,③膨胀阀15。图1的系统与空调系统运 行原理一般,高温高压的液相冷媒经过膨胀阀15后,变为低温低压 两相态,然后经过电池直冷换热器16进行换热,吸收电池的热量蒸 发,实现制冷功能;吸热后再次送入压缩机11开始新的压缩过程; 现有的电池直冷系统以电池直冷换热器16的出口过热度(由传感器 18检测得到)作为反馈信号,调节车内蒸发器17进口膨胀阀14开 度的大小;图1的系统由根据电池直冷换热器16的出口过热度大小, 以控制电池直冷换热器16入口膨胀阀15的开度;在该系统中,为 了保证压缩机11入口的冷媒为过热状态,势必导致电池直冷换热器 16换热区域存在过热段,因此电池直冷换热器16的均温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直冷系统、汽车,以 提高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的COP值,节约能源;以及提高电池直冷换 热器的温度均匀性,有利提高电池能效。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直冷系统, 包括压缩机、冷凝机构、第一膨胀阀、第二膨胀阀、电池直冷换热 器、车内蒸发器、中间换热器;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机构、所述 第一膨胀阀和所述车内蒸发器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构成第一冷却管道 回路;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机构、所述第二膨胀阀、所述电池直 冷换热器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构成第二冷却管道回路;其中,所述中 间换热器内部设置有第一换热管道和第二换热管道,所述第一换热 管道为连接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电池直冷换热器的管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换热管道为连接所述压缩机与所述电池直冷换热器的管道的 一部分。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中间换热器的第一管道的 出口处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出口处的压力和温度, 并根据检测到的压力和温度确定对应的过热度;所述第二膨胀阀用 于根据所述过热度调整其自身开度。
可选地,所述冷凝机构包括冷凝器和冷却风扇;所述压缩机、 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车内蒸发器依次通过管道连接 构成第一冷却管道回路;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二膨胀 阀、所述电池直冷换热器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构成第二冷却管道回路。
可选地,所述第一膨胀阀和所述第二膨胀阀具体为电子膨胀阀 或者热力膨胀阀。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汽车动力电池直冷系 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0014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