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器手自动炸油条机及油条炸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987180.2 | 申请日: | 2020-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25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蓝钦;李杰;李振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振山 |
主分类号: | B25J15/08 | 分类号: | B25J15/08;B25J18/00;A47J37/12;A21B5/0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李文培 |
地址: | 276200 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器 自动 油条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手自动炸油条机及油条炸制工艺,属于油条机技术领域。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炸油条机在炸制无铝健康酥脆型油条时存在的油条在油面漂浮时间短、翻动次数少、油条口感差、耗油量大、效率低、清锅费时费力和故障率高的缺陷。其主要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具有加热装置的油锅,油锅两端分别设置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油锅内在进料端和出料端之间安装有隔板,隔板底部与油锅之间设有间隙,隔板将油锅分隔为多个工作区,工作区内设置机器手,机器手连接升降装置和转动装置,升降装置可以使多个机器手同时往复升降,转动装置可以使多个机器手同时往复转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条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机器手自动炸油条机及油条炸制工艺。
背景技术
油条是中国人非常喜欢的早餐食物,当前无铝健康酥脆型油条越来越受欢迎,无铝健康酥脆型油条在炸制时需要活面水份达到68-78%,油面温度在190℃左右,油条的炸制时间需要达到120-135秒,人工炸制过程中油条80%时间是漂浮在油面上的,并需要多次翻转,当前无铝健康酥脆型油条在炸制时主要还是手工炸制。
目前市场中虽然出现了一些型号的炸油条机,但这些油条机几乎都达不到无铝健康酥脆型油条的炸制标准,当前油条机在炸制油条时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油条面胚在自动炸油条机的油锅中漂浮时间过少,油条在炸制过程中要求80%时间在油面漂浮,目前大部分仿人工油条机甚至都达不到10%时间在油面漂浮的标准,一些油条机更直接将油条按在油面以下直到炸熟;第二,油条在油锅内翻动少造成受热不均匀;第三,油条口感差,炸制出的油条较软,不够酥脆,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油条面胚接触空气少和翻动次数少,面胚内的水分无法快速蒸发;第四,目前的油条机为使油条面胚在油锅内前进多采用360度旋转翻板拨动油条,这就要求油锅深度要大于拨杆的长度,油锅深度往往需要达到100毫米,因为高温油炸10小时后的炸制油发黑时需要倒掉更换,而且由于当前油条机油锅较深,油锅一次使用油量大造成耗油量大,使用成本高;第五,产量低,当前油条机一般采用翻板经360度连续翻转拨动油条,由于油条大部分时间是完全浸在油中,造成油条面胚水分散失慢,为炸制出酥脆油条,势必需要增加炸制时间,进而造成效率低;第六、清锅费时费力费力,健康酥脆型油条每天必须清锅滤油渣,再计时分次加油,保证油品食品质量,面粉和油条落入锅中如果每天不及时清出,会对炸油和身体造成伤害,而现有油条机的锅底一般是采用平底,非常不利于油炸的收集和冲刷;第七,故障率高、后期维护麻烦,目前自动炸油条机一般是采用微电脑控制器实现自动控制,电路多,频繁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而且维修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器手自动炸油条机及油条炸制工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炸油条机在炸制无铝健康酥脆型油条时存在的油条在油面漂浮时间短、翻动次数少、油条口感差、耗油量大、效率低、清锅费时费力和故障率高的缺陷。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机器手自动炸油条机,包括机架,机架上安装具有加热装置的油锅,油锅两端分别设置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油锅内在进料端和出料端之间安装有隔板,隔板底部与油锅之间设有间隙,隔板将油锅分隔为多个工作区,工作区内设置机器手,机器手连接升降装置和转动装置,升降装置可以使多个机器手同时往复升降,转动装置可以使多个机器手同时往复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机器手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固定安装移动拨杆,升降装置驱动第一转轴往复升降,转动装置驱动第一转轴往复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转动的角度是0到90度。
进一步地,所述油锅在进料端设置进料区,进料区内安装进料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装置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的进料轴和驱动进料轴转动的动力件,进料轴上沿圆周方向间隔安装进料拨杆,所述进料拨杆和最靠近进料轴上的第一转轴上的移动拨杆交错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安装电机,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两侧升降板,升降板通过电机驱动相对机架上下移动,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安装在两侧升降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振山,未经李振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871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