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瓶身胶布快速粘贴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966144.8 | 申请日: | 2020-09-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769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叶广如;宋传奇;曹美荣;王甫刚;魏金立;韩来力;宋海蛟;姚满元;叶福贺;曹体才;徐硕;谭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儒诚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D1/32 | 分类号: | B05D1/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4900 山东省菏泽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胶布 快速 粘贴 设备 | ||
1.一种瓶身胶布快速粘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支撑板A(2)、直线电机A(3)、滑块A(301)、制动电机A(4)、支撑壳(5)、支撑板B(6)、气缸(7)、夹紧锥(8)、酒瓶(9)、丝杆(10)、胶带膜卷(11)、胶带膜(1101)、直线电机B(12)、滑块B(1201)、连接杆(13)、刀片(14),所述底板(1)上表面前部固定设置支撑板A(2),所述底板(1)上表面右部前、后方向固定设置直线电机A(3),所述直线电机A(3)的滑块A(301)上固定设置支撑板B(6),所述支撑板B(6)上表面固定设置气缸(7),所述气缸(7)主轴端旋转设置夹紧锥(8),所述支撑板A(2)前侧壁上部右侧固定设置制动电机A(4),所述制动电机A(4)的主轴旋转贯穿所述支撑板A(2),所述制动电机A(4)主轴端固定设置支撑壳(5),且所述支撑壳(5)与所述夹紧锥(8)同轴设置,所述支撑壳(5)、夹紧锥(8)之间放置酒瓶(9),所述支撑板A(2)后侧壁左侧固定设置丝杆(10),且所述丝杆(10)位于所述支撑壳(5)左侧,所述丝杆(10)上套设胶带膜卷(11),所述支撑板A(2)后侧壁上部固定设置直线电机B(12),且所述直线电机B(12)位于所述支撑壳(5)左上侧,所述直线电机B(12)的滑块B(1201)上固定设置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下端固定设置刀片(14),所述刀片(14)位于所述酒瓶(9)、胶带膜卷(11)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瓶身胶布快速粘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胶带膜卷(11)套设在导向筒(15)上,且所述胶带膜卷(11)套与所述导向筒(15)过度配合,所述丝杆(10)上分别配合设置螺母A(1501)、螺母B(1502),所述导向筒(15)位于所述螺母A(1501)、螺母B(1502)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瓶身胶布快速粘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锥(8)外侧壁上固定设置锥形橡胶壳(1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瓶身胶布快速粘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A(2)后侧壁上部固定设置补光灯(1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瓶身胶布快速粘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右侧设置传送组件(18),所述传送组件(18)包括框架(1801)、导向辊A(1802)、导向辊B(1803)、制动电机B(1804)、支撑框架(1805)、环形橡胶带(1806),框架(1801)左部上侧旋转设置导向辊A(1802),所述框架(1801)右部上侧旋转设置导向辊B(1803),所述框架(1801)后侧壁右部上侧固定设置制动电机B(1804),所述制动电机B(1804)主轴端与所述导向辊B(1803)主轴端固定连接,所述框架(1801)上表面固定设置支撑框架(1805),所述支撑框架(1805)位于所述导向辊A(1802)、导向辊B(1803)之间,所述导向辊A(1802)、导向辊B(1803)外部套设同一个环形橡胶带(1806),所述支撑框架(1805)位于所述环形橡胶带(1806)内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瓶身胶布快速粘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框架(1805)前、后侧壁分别固定设置限位板(1807),且位于上侧的所述环形橡胶带(1806)位于前、后设置的所述限位板(1807)之间,前、后侧设置的所述限位板(1807)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酒瓶(9)的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儒诚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儒诚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6614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装置及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小型相控阵二次雷达方位补偿计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