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有机材料与导电层附着力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38690.0 | 申请日: | 2020-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63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吴贲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8 | 分类号: | C09D175/08;C09D5/00;C08G18/66;C08G18/48;C08G18/32;C08G18/10;B05D5/10;B05D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有机 材料 导电 附着力 涂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有机材料与导电层附着力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涂层领域,一种提升有机材料与导电层附着力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在设置导电层之前进行本涂层涂覆时,通过粗糙层和双向纤维球上的多个吸脂球的设置,在导电层和有机材料制成形成可增强附着度的本涂层以及双向连层,可有效提高涂料与有机材料表面的接触强度,使得导电层在通过涂料附着在有机材料表面时,由于吸脂球的嵌入可提高涂层内部的强度,进而提高导电层与有机材料之间的附着强度,同时在使用通过本涂层连接导电层的有机材料时,其附着度不易因受热松动或者撞击松动,显著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导电层脱落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层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升有机材料与导电层附着力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材料又称有机高分子材料又称聚合物或高聚物。一类由一种或几种分子或分子团(结构单元或单体)以共价键结合成具有多个重复单体单元的大分子,其分子量高达104~106。它们可以是天然产物如纤维、蛋白质和天然橡胶等,也可以是用合成方法制得的,如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非生物高聚物等。聚合物的特点是种类多、密度小(仅为钢铁的1/7~1/8),比强度大,电绝缘性、耐腐蚀性好,加工容易,可满足多种特种用途的要求,包括塑料、纤维、橡胶、涂料、粘合剂等领域,可部分取代金属、非金属材料。
现在有机材料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有机材料具有质轻,强度高等特点。有些有机材料还能增加一些特定的功能,比如有机材料导电层,其面阻可以小于10欧姆。就是在有机材料表面增加ITO、银或者其他等导电膜层。由于导电膜层和有机材料之间的附着力较差,导致有机材料上的导电层在使用时极易脱落,例如高温下材料的膨胀或者意外碰撞,均会发生一定的松动甚至发生脱落现象。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有机材料与导电层附着力的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它在设置导电层之前进行本涂层涂覆时,通过粗糙层和双向纤维球上的多个吸脂球的设置,在导电层和有机材料制成形成可增强附着度的本涂层以及双向连层,可有效提高涂料与有机材料表面的接触强度,使得导电层在通过涂料附着在有机材料表面时,由于吸脂球的嵌入可提高涂层内部的强度,进而提高导电层与有机材料之间的附着强度,同时在使用通过本涂层连接导电层的有机材料时,其附着度不易因受热松动或者撞击松动,显著降低在使用过程中导电层脱落的情况发生。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提升有机材料与导电层附着力的涂层,包括按照质量份计的以下组分:3-4%聚氨酯,0.05%交联剂,88-91%水,0.03%流平剂、6-8%溶剂,所述聚氨酯为阳离子水性聚氨酯,所述交联剂为CX-100,所述流平剂为BYK306,所述水为去离子水,所述溶剂为乙二醇丁醚,其制备工艺为包括以下步骤:
S1、阳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制备;
S2、涂料的制备;
S3、涂料在有机材料表面涂层的形成。
进一步的,所述S1的具体步骤为:
S11、将102.3g聚四氢呋喃醚二醇、17.4g异氰酸酯TDI、51.3g丙酮加入玻璃反应罐内,在80摄氏度下反应3小时,形成异氰酸酯封端的预聚物;
S12、再加入12.1g二乙烯三胺和655g丙酮,继续搅拌1小时;
S13、加入91.5g水,50摄氏度继续搅拌1小时;
S14、向上述溶液中加入750g水,并用乙酸,将溶液PH调至7.5-9;
S15、50摄氏度减压蒸馏出去溶剂,得到阳离子水性聚氨酯;
S16、再加入一定量的水将溶液固含量调至29-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86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