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及发动机转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37785.0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5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袁元园;卢秉恒;张琦;杨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7/06 | 分类号: | F02C7/06;F04D29/063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循环 润滑 油路 结构 转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及发动机转动装置,采用中间为通孔的轴套,在轴套的一端设有前轴承安装凹槽和扩压器安装台,另一端设有后轴承安装凹槽,轴套的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扩压器安装台端面和后轴承安装凹槽内均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通过将扩压器的进油孔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连通,形成前轴承润滑油进油油路,最终前轴承与前轴承通过轴套上开设的连通通道形成润滑油密封腔,实现前轴承的单独润滑油循环系统与后轴承调整垫片间隙配合,形成后轴承的单独润滑油循环系统,结构简单合理,润滑与冷却效果较大改善的独立循环滑油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发动机润滑油消耗和提升轴承润滑与冷却效果,提高发动机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及发动机转动装置。
背景技术
滑油系统是发动机的关键系统之一,主要用于润滑和冷却发动机各承力和传动部件。当发动机工作时,需要连续不断地将足够数量的清洁润滑油输送到发动机各转动机件的轴承和传动齿轮的啮合处进行润滑,带走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和周围高温零件传给滑油的热量,冲走在这些零件工作表面上的杂物和碎屑,以维持这些零件的正常工作温度状态,减少零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以防止它们腐蚀和表面硬化。因此,滑油系统对发动机的可靠性、稳定性、长寿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鉴于发动机润滑与降温的重要性,润滑系统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高性能发动机对润滑系统提出易损性低、重量轻、通风面积小和可靠性高的新要求。一般发动机转速可达数万转每分钟,微型发动机转速更可达近20万转每分钟,且由于微型发动机体积小、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等特点,目前没有单独的润滑油路,一般采用燃油与润滑油特定比例掺混后通过燃油油路进行润滑,最终与高温燃气混合后排出发动机。润滑油与燃油混合后影响发动机的稳定燃烧,并且润滑油在高温下有一定的毒性,燃烧尾气直接排入空气中,对环境和操作人员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且冷却效果差,从而影响了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可靠性,降低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及发动机转动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润滑与冷却效果较大改善的独立循环滑油系统,从而有效的降低发动机润滑油消耗和提升轴承润滑与冷却效果,提高发动机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包括中间为通孔的轴套,轴套的通孔用于设置转子轴,轴套的一端设有前轴承安装凹槽和扩压器安装台,前轴承安装凹槽用于安装前轴承,扩压器安装台用于安装扩压器,轴套的另一端设有后轴承安装凹槽,后轴承安装凹槽用于安装后轴承,轴套的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扩压器安装台端面和后轴承安装凹槽内均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的出油孔以及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出油孔连通,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的进油孔以及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进油孔连通,扩压器的出油孔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连通,扩压器的进油孔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连通;前轴承的外端设有用于密封前轴承端部的前轴承调整垫片,后轴承的外端设有用于密封后轴承端部的后轴承密封螺母。
进一步的,前轴承套设安装于转子轴的一端,前轴承位于轴套的前轴承安装凹槽内;后轴承套设安装于转子轴的另一端,后轴承位于轴套的后轴承安装凹槽内。
进一步的,前轴承调整垫片套设于转子轴上,前轴承调整垫片的外圈与扩压器内圈接触,扩压器端面与前轴承的外圈端面接触,前轴承调整垫片的端面与前轴承内圈端面接触。
进一步的,前轴承调整垫片的轴向截面为锥形,前轴承调整垫片外圈与扩压器内圈锥面接触。
进一步的,前轴承与轴套的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之间设有前轴承安装垫片,前轴承安装垫片上设有分别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上的进油孔和出油孔连通的通油孔,前轴承安装垫片的端面与前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端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77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视场高分辨率星模拟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多晶硅生产中还原炉的抽吸式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