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及发动机转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937785.0 | 申请日: | 2020-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65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袁元园;卢秉恒;张琦;杨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7/06 | 分类号: | F02C7/06;F04D29/063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马贵香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循环 润滑 油路 结构 转动 装置 | ||
1.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为通孔的轴套(8),轴套(8)的通孔用于设置转子轴(3),轴套(8)的一端设有前轴承安装凹槽和扩压器安装台,前轴承安装凹槽用于安装前轴承(5),扩压器安装台用于安装扩压器(6),轴套(8)的另一端设有后轴承安装凹槽,后轴承安装凹槽用于安装后轴承(9),轴套(8)的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扩压器安装台端面和后轴承安装凹槽内均设有进油孔和出油孔,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的出油孔以及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出油孔连通,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的进油孔以及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进油孔连通,扩压器(6)的出油孔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连通,扩压器(6)的进油孔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连通,前轴承(5)的外端设有用于密封前轴承(5)端部的前轴承调整垫片(16),后轴承(9)的外端设有用于密封后轴承(9)端部的后轴承密封螺母(20),前轴承(5)套设安装于转子轴(3)的一端,前轴承(5)位于轴套(8)的前轴承安装凹槽内;后轴承(9)套设安装于转子轴(3)的另一端,后轴承(9)位于轴套(8)的后轴承安装凹槽内,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的出油孔的连通通道设置于轴套(8)的管壁内,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的进油孔连通通道设置于轴套(8)的管壁内;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与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出油孔连通通道设置于轴套(8)的管壁内,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与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进油孔连通通道设置于轴套(8)的管壁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轴承调整垫片(16)套设于转子轴(3)上,前轴承调整垫片(16)的外圈与扩压器(6)内圈接触,扩压器(6)端面与前轴承(5)的外圈端面接触,前轴承调整垫片(16)的端面与前轴承(5)内圈端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轴承调整垫片(16)的轴向截面为锥形,前轴承调整垫片(16)外圈与扩压器(6)内圈锥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轴承(5)与轴套(8)的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之间设有前轴承安装垫片(17),前轴承安装垫片(17)上设有分别与前轴承安装凹槽端面上的进油孔和出油孔连通的通油孔,前轴承安装垫片(17)的端面与前轴承(5)的内圈和外圈端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出油孔轴线与扩压器安装台端面的进油孔轴线以及轴套(8)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后轴承安装凹槽的出油孔轴线与后轴承安装凹槽的进油孔轴线以及轴套(8)轴线在同一平面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轴承安装凹槽内的进油孔开设于轴承安装凹槽内端面上,轴承安装凹槽内的出油孔开设于轴承安装凹槽内圆周壁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循环润滑油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前轴承(5)与轴套(8)的前轴承安装凹槽内壁之间设有密封圈(18),轴套(8)的内壁开设有密封圈槽,密封圈(18)设置于密封圈槽内。
8.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循环润滑油路结构的发动机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子轴(3)的一端安装有压气轮(4),压气轮(4)通过前螺母(1)紧固于转子轴(3)的一端,前螺母(1)与转子轴(3)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前轴承(5)设置于压气轮(4)与轴套(8)之间,压气轮(4)与前轴承(5)之间设置有前轴承调整垫片(16),前轴承(5)与轴套(8)之间设有前轴承安装垫片(17);转子轴(3)的另一端安装有涡轮(13),涡轮(13)位于后轴承(9)的外端,涡轮(13)与后轴承(9)之间设有后轴承调整垫片(12),后轴承(9)与轴套(8)之间设有后轴承前安装垫片(19),涡轮(13)通过后螺母(25)紧固于转子轴(3)的另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377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视场高分辨率星模拟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多晶硅生产中还原炉的抽吸式喷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