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哌啶的炔-叠氮基的AB型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902515.6 | 申请日: | 2020-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47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南文;王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7D211/28 | 分类号: | C07D211/28;C08G65/48;C08L71/12;C08J5/22;H01M8/103;H01M8/1072 |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赵禛 |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哌啶 叠氮基 ab 单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哌啶的炔‑叠氮基的AB型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高分子材料修饰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AB型单体同时含有炔基和叠氮基以及季铵基团,季铵基团不需要其他修饰即可实现离子传导功能,而所含的炔基和叠氮基能通过点击化学的手段实现链的增长,将该AB型单体点击到高分子的侧链上可控的修饰链长度(AB型单体数目为2‑30),该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侧链结构,其修饰的高分子可在燃料电池、电解水、电化学电极粘结剂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易操作、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修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哌啶的炔-叠氮基的AB型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被认为是一种高效洁净的绿色能源,由于具有高能量转化效率、高比功率、高比能量、负荷响应快、较长的使用寿命以及应用领域广泛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相比,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AEMFC)显示出独特的优势:(1)在碱性条件下,燃料的电极反应会更快,因而可以减少催化剂的用量,甚至可以允许非贵催化剂的使用;(2)碱性条件下,催化剂中毒可能性较小;(3)由于燃料和氢氧根传递方向是相反的,燃料泄漏率会降低;因而,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近几年成为燃料电池领域研究的热点。
作为碱性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阴离子交换膜(AEM)将燃料阻隔,并提供离子传输通道。这就要求AEM具备高离子传导性和稳定性,而OH-的扩散系数远低于H+,因而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传导率普遍较低。通过提高离子交换容量(IEC)手段,可有效提高AEM离子传导率,但随之而来的高吸水溶胀导致的机械稳定性差问题,却使得离子传导率和机械稳定性陷入困境。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AEM的离子传导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离子传导率和机械稳定性的平衡问题,构建有利于离子传输的纳米通道,实现低IEC条件下,既具有较高的离子传导率,同时又确保良好的机械稳定性。Li和Hickner(EnergyEnviron.Sci.,2018,11,435)设计合成了侧链悬挂长烷基链的季铵化的聚苯醚,这种梳型的AEM形成了明显的相分离结构,大幅度提高了氢氧根离子传导率,同时抑制了膜的吸水率。Hickner等(Macromolecules,2019,52,4030)设计合成了每侧链含三个阳离子基团的聚烯烃AEMs,由于三重阳离子结构中存在微相分离,离子传导性高达201mS·cm-1(80℃),这种梳型的AEM形成了明显的相分离结构,大幅度提高了氢氧根离子传导率,同时抑制了膜的吸水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哌啶的炔-叠氮基的AB型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如下:通过含炔基和叠氮基的AB型单体,通过点击反应对叠氮化的聚苯醚侧链进行点击化学反应,进而使得侧链通过AB型单体的炔基和叠氮的反应实现侧链增长,其AB型单体的个数为2-30个,通过AB型单体的自增长进而实现了膜的微相分离结构,从而增加了膜的亲疏水相分离结构,提高了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传导率,限制了离子交换膜的溶胀。其修饰的高分子可在燃料电池、电解水、电化学电极粘结剂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中的含炔基和叠氮基的AB型单体所制得的侧链,增加了季铵离子基团的密度,从而提高了亲疏水微相结构的分离有利于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传导率,同时微相分离结构能够明显抑制阴离子交换膜的吸水溶胀,进而增强了阴离子交换膜的尺寸稳定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哌啶的炔-叠氮基的AB型单体,其结构通式为:式中-R为以下结构中的任一种:
其中,与哌啶N+相连的侧链为炔基,哌啶的4位上连接的为叠氮基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9025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波纹钢板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油茶籽除杂筛选装置





